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保底(1/2)

叶青作为客串,其实就这么简单拍一下就完事了,再多,再多就该给钱了:毕竟他露脸客串一次,就抵去青叶文华在宣传方面的一些份额,这些在合同上都已经写明了的。

这也算是正常的交易吧。

也就是他才出道时,才会有《寒夜》那种没拿什么钱还要死命宣传,挡枪,撑票房来证明自己的日子...

不过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真要演个配角,那价钱什么的必须按照出演来,其他公司自然也不愿意:

喜剧片里,已经有了个沈腾了。

所以此时到此为止。

而叶青这次来不只是作为个人,也作为青叶文化作为投资方,可不是简单就来聊天叙旧的。

所以青叶文化的也是积极行动起来,配合着组里的人进行一些调整,调查情况——其实也就是因为这是第一部占比这么大的电影,又是这么多投资方,得学习经验。

但实际上,叶青他们一波下来却发现,好像其他几家也没有那么看重。

桌边,叶青想了想:

北京文化那边他还真知道,因为这事当时闹的挺大的,影视行业的都知道。

他现在再一搜,就明白了:

现在北京文化就已经发生了变故,有些内部变动的事情。

比如有个娄姓高层一个月前刚辞去北京文化副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但还是单人子公司世纪伙伴文化董事长、经理职务,对子公司把控很强。

而这个子公司是16年花了13.5亿购入世纪伙伴,叶青也知道明年,以仅4800万的价格仓促易手,给公司带来巨亏。

更多的,不用说也知道了吧...

就是金融行业的事情,不多谈。

而另一个儒意影视本身在电影行业就没那么强势,很多是跟投。

除了高光的《致青春》,其余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圣》《动物世界》《缝纫机乐队》等票房都在4亿到6亿。

他们主要是电视剧战绩牛比——早年的《铁齿铜牙纪晓岚4》,今年的《北平无战事》《琅琊榜》《芈月传》等。

然后就剩青叶文化、猫眼、大碗、天河娱乐、阿里了。

猫眼无所谓,所以一眼看下来,竟然还真是青叶文化这边积极。

好吧,别人怎么样,做好自己就成。

不过第二天确认完之后,公司这边的人确实心情舒畅,估摸着这次拍摄应该也不会闹什么幺蛾子。

总体上,《李焕英》应该能正常发力,那他们就基本上可以撤了。

...

下午4点,片场。

明天要拍的是室内戏,这个景也是第一次用,所以导演亲自过来检查验收。

屋内,下绿上白的墙壁上挂着奖状。

桌上蓝皮的文件夹,摆放整齐的书籍,搪瓷缸里放着几支钢笔。

窗台上,搭着晾晒的鞋垫,鞋子,最边上还摆了两盆绿植,下午的阳光正洒在上边。

在这个屋子里,生活和工作...

多少有点交融的意思。

这便是八十年代的国营工厂了,这时候还是“铁饭碗”——福利高、待遇好、工资也相当不错,所以“工厂就是我家”这种东西很多时候不是那么空泛的一句话。

可不是九十年代,那种杯具时期。

总之,整体还行,但也不是那么好。

比如说贾玲转头一看,这布景出了不少问题:

“那时候这钢笔能这么放着?”

她回头看着道具组的人,但对方一脸懵。

这,她就有点不乐意了。

虽然很多人也没拍过这种八十年代的戏,年轻,有些东西如果不调查起码也是五六十岁的人才懂,但也不是没给钱给时间调查啊?

所以贾玲有点理解为什么做导演的都脾气差了,因为这些做道具的总有一眼就能看出的错误。

但她还是忍住脾气,道:

“那时候,厂长才有一支钢笔。”

然后拿起来搪瓷缸:

“搪瓷缸子是咱们一整场排球的道具,光这里就有四五支钢笔,那时候钢笔能这么就放着?

还有这鞋垫怎么能是网状的?

把这网遮起来。”

然后旁边也传来声音:“好像是有道理啊?”

工作人员赶紧接道:“好的好的,我们马上调整。”

“哎,来了啊。”

贾玲也神色一缓,招呼着门口出现的叶青。

“嗯,看你这么认真,这些细节都扣到位了。”叶青笑着接道。

“这个我也就是尽量,肯定也有没注意到的地方,所以我一直强调道具这边要好好注意查资料,准备...”贾玲有些头疼,因为肯定道具组是准备没到位的。

大的时代的东西好抓,小的细节不好抓。

说不定到时候就有不少穿帮的镜头——可能发现不了,但万一被注意到了,就跟古装剧里面出现了信号塔,或者饮料瓶子一样尴尬。

不过最近也有好事,那就是剧组开机之后,似乎是青叶文华最注重这边,而且大家对这边都是不干扰创作的。

这就很好,至少导演的创作是独立的。

好事带来的好心情,肯定是大于坏事的坏心情,贾玲于是招呼了一下,继续检查完之后,才和叶青走到边上。

...

“你这样子,是要先回去了?”

“是啊。”

自己的客串,公司的事务之后,叶青这边安排的时间也就到了,准备返程。

“行,你也挺忙的,我就不劝你玩几天了。”

贾玲也知道叶青什么状态,笑道:“不过你走之前,我得谢谢你的支持。”

“这都无所谓了。”

说到这,叶青想了想,还是嘱咐道:“后续我们也会跟进,有什么事情及时沟通。”

“好嘞,肯定没问题。”

贾玲笑着,对方对自己的戏这么有信心,她也多了几分信心:这些日子大家都调侃,到时候,肯定也能大卖个十几亿什么的,超过《夏洛特烦恼》!

不过她就在这一秒都不会想到,这和叶青接下来说的话相比,那就差太多了...

因为那边叶青想了想,还是打个预防针:“嗯,然后我们这边反正是很看好这个项目,如果成品不错,很可能对这部戏进行保底发行。”

“保底发行?”

贾玲一听,整个人又一愣。

因为保底发行,顾名思义就是保证一定的底子,然后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发行方买断,如果票房达不到保底票房,对赌失败,发行方承担损失,出品方稳赚不赔。

如果对赌成功,发行方将获得保底票房后的全部超额收益。

另一种是在保底票房的基础上,高出的票房,出品方和发行方再按一定比例阶梯分账。

票房越高,发行方分的越多。

前者基本上常见于小投资,《李焕英》相对来说八千万也不少,肯定是走后者。

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投资方这边都肯定会赚,所以这也是一个相当具有信心的信号。

所以,贾玲听完这些,沉吟半晌,才道:“叶青,我知道你很喜欢这部电影,也对电影有信心,你们公司肯定也有一套自己的评测标准。

但我这毕竟也是新人新戏,保底这种事情,指不定就是无底洞,你这事我觉得要考虑...”

说着,她自己都有点痛心:

这事她肯定是乐意的,毕竟这在电影能有保底就太难得了,而且谁都想没有那么大票房压力地好好拍摄,对不对?

“哎,没事,我就是一说。”

叶青也就摆摆手:“到时候还是要看成品,不过如果成品好的话,你们也可以考虑跟着保底发行。”

“我看吧,大碗现在还不太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