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八章 联合(1/3)

第二百八十八章 联合

“…………黑云沉沉的压在东亚海面上面,这个时候的世界,仿佛就是众神的末日。

将在一片席卷世界的火焰之中走向最后的哀歌。

欧洲的战事,已经激烈到了在这片大陆的人类感到麻木的地步。

但是对于高尚的欧洲人来说。

唯一感到幸运的事情大概就是世界自由这里在发生着剧烈的战争。

世界的其他部分还在他们构架的体系下保持着和平。

但是从1916年5月30日开始,这个幻梦也被击破了。

世界不可阻挡的走向了全面的血海当中。

亚洲和平体系的崩溃,如果仅仅放在两年前,甚至更迟一些。

对于欧洲列强们来说,反应还不会如此的为难,而且也不会感到如此的难以处置。

甚至觉得这一场战争对欧洲的局势也同样造成了影响。

后来欧洲的研究人员才发现,在不知不觉当中。

中国那位传奇性的领导人已经将远东这个古老大国的命运和欧洲世界紧紧的捆在了一起。

而且以一种让欧洲高傲的白人不那么反感的形式。

一切就已经水到渠成。

这个时候在欧洲,有超过六十万的华工,在军事后勤单位,在重要军工企业,在法国的农庄工作。

而且在欧洲的计划当中,还要吸引更多勤劳聪明的华工来到欧洲工作。

可以将更多的白人青年抽调上战场。

在欧洲需要的资源当中,中国提供的有色金属,粮食,大豆,肥猪油,猪鬃,纺织品。

都以低于新大陆的价格在大量提供给欧洲的需要。

根据欧洲战争经济部门的估计,这些资源上面,至少节省了欧洲数千万金镑的战争费用。

当然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军人在欧洲战场上面的表现。

他们的陆军充满攻击精神,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坚定而沉着,他们的步兵装备精良,服从命令。

在一个个战场上面证明了他们的声誉。

四个中国步兵师就在凡尔登挽救了巴黎。

在索姆河的战役当中,中国军队更成为了协约国战争决策部门考虑力量对比当中的重要因素。

在海上,数千中国官兵参与了日德兰大海战。

在风高浪急的北大西洋,中国海军官兵以超过英国海军官兵的轮换期在进行着护航反潜工作。

在英国的码头,因为德国潜艇的威胁,造成海员一直供应不足的时候,又是中国,提供了一万名以上的虽然缺乏经验,但是勇敢沉着的海员充实了协约国的海上运输力量。

在空中,中国数量有限的飞行力量,却涌现出了大量的王牌飞行员。

尤其以他们的丁羽觞中校为首,他在法国参战十个月的时间,就拥有了远远超过别人的击落数量,他的粉红中队,就是在欧洲天空的霸者…………白人们在提起这些黄皮肤的军人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充满的敬意。

欧洲已经在希望,在未来击败德国人的战争当中。

这个远东国家能够提供更大的力量。

战前对日本的指望,因为日本人吝于付出他们的力量和国内政局一直的动荡不安。

已经化为了泡影。

但是中国给了西方文明世界一个惊喜。

为了保证中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这场战争当中,还有着新大陆担心日本激进势力威胁太平洋和平的因素。

西方世界对于亚洲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因素,以破例的热情给予了调停和庄严的和平保证。

似乎就是给当时的比利时一样。

不少观察家和旧的殖民主义者认为西方国家在这方面陷入得太深,并且在后来对这种保证最后造成的西方国家不得不介入战争并且造成后来亚洲势力的失衡表示了后悔。

但是在当时,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在雨辰总统的强力外交手段之下,在当时西方社会的民意呼声之下,在迫切需要亚洲和平的要求之下。

新旧大陆的力量综合在一起,提出了这个最后使自己的立场不得不陷入被动的保证。

如果再有所选择的话,如果对当时日本局势的发展有所认识的话。

当时的政治家们,也许就不会有中日和平条约签订时的那一种侠气和醉狂了吧…………

在1916年,不仅是欧洲文明正在发生转折,亚洲的发展,也正走向了最大的转折点。

西方世界在八月炮火的时代当中承担的责任,不得不再一次的发生在亚洲身上。

而且在当时,这也是必然的事情。

只有到了几十年之后。

人们再度回首,再次深深的揣摩在这个转折发生之前一两年的事情之时,才隐约的发现。

在这场大转折和一个强国崛起的大时代当中,背后导演这一切的影子…………”

————亚当斯.a.克劳福德之《使华六年记》的长序当中的一部分。

(这本书虽然有些事实当中充满了著者过于主观的意图。

但是著者提供的大量第一手资料。

让本书成为中外众多近代史研究者非常重视的一份史料性著作)

克劳福德大使坐在总统府的会客室里面,心神不属的享受着总统府提供的香浓的咖啡。

和他在一起的,还有法国的大使。

协约国驻华军事代表团的高级军官们。

他们作为协约国家的军事外交联络人员,今天来到这里,是向雨辰报告他们的相关援助准备和军事准备的。

中日战事爆发,中国又向日本断然宣战。

让西方协约国家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他们虽然对中日合约提出了保证,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事态突然就像烈火一样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

事实是很明显的,日本的陆军按照他们一贯的野心。

突然向中国东北地区发起了突袭。

整个日本政府——其实就是披上了一层政府外衣的军事集团。

也随着他们军队的行动而跟进。

悍然宣布了他们对东北的野心。

并且试图扩大军事行动的规模和速度。

迅速占据整个东北,造成既成事实。

对于这些日本军人的疯狂程度,所有西方国家都感到了极大的震惊。

在他们还在揣揣不安的讨论应对方法,试图找到一条折衷的道路的时候。

中国却以最快的速度在议会通过了法案,对日本宣战。

这一下也就将西方国家的政治选择逼上了绝路。

按照道义和条约背后的国际法而言,西方国家没有选择。

他们必须象为比利时而战一样。

同样为中国而战。

但是这里毕竟不是欧洲!

在为比利时而战的背后,是西方国家在欧洲几十年战略博弈的最后选择。

欧洲已经为这场战争酝酿了很久!

但是为了亚洲中国的利益,多流一品脱白人的鲜血都是让他们觉得不值得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他们需要中国!

而且国内的民意,不管是在新大陆和旧大陆。

都认为必须要给中国支持,不管是实际的还是道义上面的。

最初的震惊和手足无措过后,问题还是必须要得到解决。

这场战争当中,西方世界的利益到底关系着哪个国家?

白人的政治家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得出的结论就是,为了欧洲的战事,为了协约国的大局。

亚洲的战事必须越快结束越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