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碎大石的评论(3)(1/2)
我干脆用LOL解释到底了,这个玩的人多,容易明白。
双方对阵的时候为什么是最艰难的,胜利方为什么这个时候损失最大?
想想LOL团战,同样装备下都是5个人集合,打起来是不是要特别小心?
是不是很容易对换?
经常是一边死2个,另外那边死3个吧!
但是要是一边C位走位不当,被另外一边不付出任何代价直接秒了,最后是不是经常1换5,0换5?
这还仅仅是一方的阵占据优势,就能这样扩大战损。
完全崩了的阵是什么情况?
一个等复活,一个打BUFF,一个下路收兵,还有两个中路被5个人追杀。
还是杀破了胆,只知道跑,连技能都不敢放了!
(这在古代战争太常见了,只要阵完全崩了,就是比谁跑的快。
大家都知道那个说法吧:我不需要跑得过敌人,只需要跑得过你!
LOL大家都不怕死,无非等复活,古代战争跑慢了可是就没命了!
一旦败了,谁还有心抵抗,扯淡。
再精锐的部队都不行,别以为特种兵怎么地了,无非能多承受5%~10%的伤亡比,然后该逃命的时候一样跑!)在古代逃跑的时候还会因为拥挤自相践踏,放LOL里面就是有单位碰撞体积,你英雄跑路的时候被小兵卡位了,你是不是想掐死小兵?
放战场上就是你推我挤,然后挤着挤着摔地上被人踩死!
每次战争失败方这么死的人多了。
最后,胜利者可以打扫战场,受伤不重的可以恢复,失败方的伤兵基本都是被补一刀!
而古代战争恰恰每次都是死的人没受伤的多。
所以书上都叫伤亡,受伤加死亡多少多少人。
那么哪怕对战的时候死的人差不多,但是一打扫战场差距就太大了。
大家可以理解后胜利方可以回城加血,失败方不行!
因为游戏里面哪怕空血也是不影响移动速度的,现实里面大家都知道。
三蛋书友专门问,特种兵能承受三成战损,凭什么能做到1比20。
首先必须是指挥,同样的军队不同的人指挥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乐毅指挥的燕军能够差点把齐国灭了,但换成骑劫指挥,只剩下两座城的齐国(齐国一共有70多座城池)居然复国了,把燕军一路直接打回去。
。
。
燕军除了主帅,其他没有任何变化啊!
而齐国的力量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了啊,100%的力量打不过乐毅,10%的力量能打过骑劫。
所以才有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说法。
现代人不会指挥冷比器战争,这就是绝对会存在的问题,而且本书中主角的指挥能力,只能呵呵了。
第二个就是命令传达,没有对讲机了,现代特种兵不适应!
传达命令只能靠口述,效率比隋军差几倍!
(当然这个问题用几个月适应了就能解决)
第三个就是战阵。
还是套LOL,同样的英雄,同样的装备。
不同的人使用差距就是大到让人完全无法置信。
所以一个王者同样的装备能够随便殴打5个小学生(同样的装备对应特种兵也是有纪律和训练的,但可惜冷兵器战争经验就是王者对比小学生)所以同样的装备和英雄,就能出现空血反杀满血,真的不要太惊讶。
其它的因素还有很多,不一一说了。
最后20倍是虚指,不是说我经过计算就是20倍,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而是差距最多可以大到20倍。
反正了解古代习惯的,都知道什么是虚指。
然后,你说特种兵最少能承受3成伤亡,我认为这绝对是最高估计了。
这跟你玩电脑游戏不一样,没那么多死士的!
古代军队一般承受力平均就是一成,二成都是精锐部队了,三成都是大将的亲兵卫队级别的才能办到了。
你估计三成还不满意啊?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你不同意我的说法,关键是我们对组织能力上的判断差别很大。
你认为特种兵组织能力强,有纪律。
比隋军有优势。
但其实这方面是特种兵是处于完全的劣势的。
第一点,你忽略了隋军久经训练,纪律并不弱于特种兵。
(我举个例子,古代战争时将领没有发话,士兵敢冲上去杀敌的,即使斩首有功,在吴起的军队里面也是判有罪,立刻处斩!
周瑜的军纪要求里面有7禁令54斩!
比特种兵严格多了!
我估计你之所以觉得古代军队纪律不佳还是受了明清的影响,尤其是电视剧的影响。
确实,清军就没有什么纪律可言,因为不能执行的纪律跟没有真的没区别了!)
第二点,组织。
一个人就算数学学得很好,你也不能因此指望他物理、化学、英语也都拔尖。
同样特种兵在热武器作战方面组织能力强,但是放冷兵器战争,就变成组织能力弱了。
而且比隋军不是弱一点半点,更不要说禁军。
(其实是叫骁果军,禁军是北宋的称呼)
不理解的话可以想象一下足球教练执教篮球队,哪怕是组织能力世界第一的足球教练!
第三点,发展性。
你不能接受特种兵比隋军弱这么多,这伤害了你的情感对吧。
但是这并不是固定的。
也就是说特种兵之所以打不过,不是因为他们太差劲了,而是比的是他们不熟悉的冷兵器大战争!
要是放特种兵熟悉的丛林、沙漠、都市建筑这样的战场进行小分队战斗,就算比冷兵器,特种兵也不落下风,更不要说大家一起比热武器和枪法了。
那么从发展性的角度来说,只要特种兵花几年时间学会了冷兵器战法,那么就可以把现代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了,不是吗?
那时候,只要统帅给力,战损1比1都很正常。
另外,跟大家说明一下,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斗力。
步兵是战国时代的魏武卒最强,然后是秦军(秦军重弩实在太厉害)。
汉唐次之(受汉武帝独尊儒术影响,战斗力略有下降),北宋开始衰弱(赵匡胤干的好事,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将帅分离,反正怎么削战斗力怎么来。
结果也没见国祚变多长,狂吐)明朝中期以后就是战斗力连5都没有的渣(兵学式微,二品武将地位没有七品文官高,卫所士兵士气是负数),到了清中期开始连渣渣都不如了(蚊子狱,抬满压汗,愚民,官僚主义等等。
不懂的话就反正怎么黑暗怎么想)。
然后这种状态一直到民国。
(虽然武器装备一直在跟新,但是组织能力、纪律、士气都是负的。)所以哪怕很多人吹嘘的湘军,战斗力也才5,刚刚能打过渣渣都不如。
看看曾国藩的战法:一天行军30里路,结硬寨,打呆仗。
(穿的就单衣,最多一层棉甲,基本无负重)出兵要发银子。
部队靠宗族关系维持,毫无纪律可言。
赏罚一看关系,二看主将心情。
招收的新兵只能用几年,然后迅速腐化,不堪再战。
怎么看都是战5渣。
比比魏武卒的表现,战况紧急的时候,一个无多少负重支援300里外要十天,然后先立营寨,休息一天,才能战。
一个负重70斤,两天内赶到战场并立刻投入作战。
一个不懂兵法,生怕被偷袭。
一个精通兵法,各种斥候、哨探齐全,急行军不怕中埋伏,真的是不能比啊。
(随便一个魏武卒放晚清都是武状元)晚清民国时期就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和北伐军强点。
我这里的讨论分类,以组织能力、纪律、指挥水平、士气、军队意志能力为标准。
装备是次要因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