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章 该来的总要来(1/2)

那天打架,秦亮没太当回事,毕竟未出人命。

而且他行得正站得直,已算是很忍让了。

不料刚过十来天,饶大山忽然跑回来说,秦君(秦胜)从郡城运盐回来的路上,突然被清河郡的官兵抓了去!

说是有人告秦胜勾结贩运私盐的贼人。

饶大山还一个劲地说,一定是清河仲长家的人诬告,因为两家为了争那片良田,没少生龌龊。

秦亮有点纳闷,那天确实打了仲长家的小厮,但那儿郎明显是个纨绔子弟,不应该能左右官府行事。

这事显然不只是因为俩人斗气,但那纨绔子弟从中添油加醋也很有可能。

秦亮越想心里越火。

但他顾不上恼怒,便见嫂子张氏已经急哭了。

从来见她这么急过,张氏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那天的青衣使者我问过了,他确是何家的使者。”张氏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二郎那个太学的同窗何骏,正是何尚书之子。

何骏路过冀州,眼下还在平原驿,二郎快去求他。

他父亲是吏部尚书,能管着清河郡郡守那些官吧?”

秦亮沉吟道:“何尚书不能直接管辖郡国的典狱事,何况是何尚书的儿子。”

张氏央求道:“不管怎样,先试试吧,兴许清河郡守能看在何尚书权势的份上,愿意卖个人情。”

他有些为难,记忆里以前的秦亮在太学读书时,因为儿女私情、与同窗何骏有过一些恩怨。

这时候跑去求同窗何骏,何骏不一定会尽心帮自己。

这些事哥嫂并不知情。

不过张氏说得对,如果实在没办法了硬着头皮也要试试。

虽然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人,但哥嫂不知道、还是把他当亲兄弟对待的。

就在这时,秦亮一脸恍然大悟,急忙说道:“嫂嫂稍安勿躁,我先去找一样东西。”

张氏悲急而怒,跺脚埋怨道:“你阿兄平素虽严厉,心里待你何如,你不知道?

我不知道么,不就是太学博士的女儿卢氏那点事?”

秦亮心道,原来大嫂知道那些破事。

也许以前的秦亮曾经说起过,但他记不得了。

张氏恼道:“你就是死要脸面、又臭又硬的脾气!

脸面难道比你阿兄的性命重要?”

秦亮听在耳里,一时间精神竟有些恍惚。

因为大嫂让他想起了前世的妻子,也是几乎每天埋怨他没本事、不懂人际只会苦哈哈闷头苦干。

而现在这个秦亮,竟然也是个拉不下脸面的性格?

好在他听抱怨的经验非常丰富,耳朵都听出茧了,所以对大嫂的怨言还是能忍受的。

他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嫂嫂稍安勿躁,我与嫂嫂的心情一样,我们都想马上救出阿兄。”

……张氏发|泄完言语,终于冷静了些,只得“哎”地长叹一声,目送秦亮快步往书房那边走,无可奈何。

她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实在是呆不住了。

二郎虽然上过太学,但究竟是年纪不大,以前从未办过几件让人放心的实事,恐怕不能只想着依靠他。

张氏想到这里,马上转身回到里屋,换了衣服,又将头发梳理了一下,戴上布帕露出发簪,依旧在长发中间系上白布巾。

接着她唤来两个庄客,驾马车急急忙忙赶往平原驿。

她的性子有点急。

现在已经在路上了,马车也不能再快,她却仍然担心着何骏夫妇已经离开平原郡。

张氏赶到驿城,询问何公子的去向,从驿足口中得知,何骏一行人还住在驿城。

然后又从何家奴仆口中得知,何公子受平原郡官吏邀请赴宴去了,只有夫人卢氏能见到。

这样也好,张氏本来就是妇人,与卢氏说话更加方便,不然在官员跟前反而不好言语。

张氏终于见到了那个卢氏,见之果然生得俏美,难怪当初二郎与何公子都对她倾心。

她好像先对二郎有情意,后来却不知怎么嫁给了何骏。

个中内情,张氏便无从知晓了。

张氏见到比自己年轻的卢氏,仍马上就跪伏在地,声音哽咽,开口便说自己的来历。

“我知道了,记得记得。”卢氏赶快走上前,蹲下身扶起张氏,她声音清脆、语气也很好,“嫂嫂不要急,坐下来慢慢说与我听,我定会尽力相助。”

……卢氏的态度很好,表现得很有耐心,不过她口风也很紧。

辛苦应付了许久,最后总算是送走了秦亮的嫂子。

卢氏回头才意识到,自己何苦要遭这罪?

之前她竟然没有想到,还可以选择对那张氏避而不见,即便如此作为,又有什么关系?

或许还是因为秦亮,秦亮在她心里、至少印象很深。

及至天黑,摇摇晃晃的何骏终于回来了。

他身上带着酒气和女人脂粉气味,在卢氏行礼问候的时候,他都只是“嗯”、“啊”应付。

直到他找出一包五石散服下,白皙的脸上渐渐浮上红光,这才充满了惬意的精神气。

因为何骏好色、喜五石散等事,卢氏原本开始有点厌烦他了。

未料不久前新皇即位,大将军武安侯曹爽忽然成为辅政大臣;而何家与大将军交好,之前一直被当权者厌恶的何家、立刻平步青云了,于是卢氏不再在意夫君的小节。

她变得更加贤惠宽容,又因为她说话常常带着撒娇口吻,夫君还夸她越过越年轻。

这时卢氏提起了秦家嫂子所求之事,接着十分乖巧地说:“妾身没有答应她,只说会转告夫君。”

何骏听罢,道:“竟然让你来为亮求事!

亮与我虽是同窗好友,你却不怕我会因妒生恨?”

卢氏带着笑意,“就知道你要这样说!

妾身刚才不是说、没答应张氏嘛?

推诿言,妾身乃妇道人家,无从插手公家之事。

又叫张氏回去、请亮亲自来见夫君,方便商议。”

接着她轻锤了一下何骏,娇声道,“夫君小气。

那时妾身年少无知,见识浅薄,乃受亮之相貌皮囊所惑,又深在闺中,不过只有一些诗书来往,君还要记恨多久?”

卢氏口中“深在闺中不过诗书往来”自然不是实话,但剩下的事确实没有说谎。

她曾经随父出入太学,先对秦亮动心,但等到她认识了何骏之后,知道何骏的父亲是太祖继子、母亲是金乡公主,很快就觉得秦亮很普通了。

她也终于感受到了自己更想要什么。

就在这时,何骏忽然仰头“哈哈”大笑,甚是开怀,连赞道:“有趣!

妙,妙哉!”

卢氏看了何骏一眼,差点被何骏的神色吓了一跳,何骏的皮肤本来很白,服了五石散出现的脸红很不自然,笑起来更是有点扭曲之感。

卢氏忙问何故。

何骏笑道:“太学时,亮为人孤高,还怨我夺人所爱。

此时让他来求我,岂不妙哉?

想想那样的场面,就十分有趣!”

卢氏趁机自证清白:“夫君曾与亮朝夕相处,妾身却几未与他面见。

知亮者,妾身不如夫君。”接着她又颦眉道:“你们毕竟是同窗好友,如此对他,会不会太无情了?”

何骏摇摇头:“又不要他的性命,岂有无情之说?

况且只要他对我弯腰低眉,说不定还能化解当初的旧怨。”

卢氏又道:“万一亮真愿屈折,夫君却没能救出他的兄长,岂不尴尬?”

何骏不以为然:“我为他求情了,还要怎样?

只听过有求必应,没听过有求必成的道理。”

卢氏试探地问道:“夫君之意,不易成?”

何骏想了想,“不好说。

此事应该会牵扯到清河、平原二郡地界之争,还说到大将军(曹爽)跟前去了,不妙的是,大将军似乎觉得清河郡的说辞更有理。

其中关节,想想就头疼,谁愿牵扯进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