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丁卷 第二十七章 英雄(2/2)

她的眼睛红红的。

像是哭过一场。

待到旁人都走开,他问道:“哭了?”

程莐点头,杨锐再道:“人活着就好,哭什么哭啊。”

“我……我觉得我在你身边什么也做不了。

秋姐姐那么都为了革命流了血。

我也要……”似乎是见了秋瑾。

然后被震撼到了,程莐只觉得自己应该为革命做些什么。

“你要什么?”杨锐反问,“杀了一个慈禧都天下大乱了,难道还想杀了光绪?”杨锐的话让程莐一怔,“我们对满清的每一次打击,都会满清的警觉提升,应对办法变多。

可以说,每进攻满清一次。

他们的防备就强上一分。

现在最要着紧的就是提升我们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去打击满清。

革命还是水到渠成的好。”

“可是……可是我觉得什么都没有做,便是做了,也是让革命变成这样,还牺牲那么多同志。”程莐在听闻秋瑾说到绍兴那边的事情的时候,很是愧疚自己那一枪给革命带来钟枚大的损失,要是慈禧没死,那很多同志都不会死了。

“有些事情,早出现比晚出现好。”杨锐感觉到了她的内疚,但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就事论事,“如果慈禧没死,那国会就开不了,国会开不了,那么大家就看不懂国会那一套骗人的把戏到底是什么摸样。

中国不是开国会能救得了的!”

“可其他国家都是开国会的,包括俄国也开了国会,这难道有错。”没有整肃过的人和整肃过了的人就是不同,幸好这是是私下,要是这话说在外面影响就不好了。

“沙俄的国会是一个摆设,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国会是一个大家谈判扯皮的地方,它的前提是互相遵守约定,相互遵守约定的前提是互相平等,你看中国人什么时候平等过?

他们看人都是先看排场,再看衣装,最后还要打听‘什么来头’。

这是普通的,更有些人讲究成王败寇,只为胜利者欢呼,不对无耻者鄙夷。

你说,这种文化下能好好谈判,谈判之后谁会遵守约定?”为了自己的女人不出去捣乱,私下里杨锐只得做程莐的思想工作,不过这种时候很少,今天看到学生的青春劲头高兴,杨锐的便把话说开了:“没有契约精神,国会开了也白开,民主立了也白立。

这是经济决定的,也是文化决定的。

想想那些抢粮食的饥民,契约能养活他们吗?

对于他们来说,民主值多少粮食,能填饱肚子吗?

还有儒家的亲亲,人是分等级的,同乡和不同乡不一样,五服之外和五服之内不一样,嫡亲和不嫡亲不一样,正室和偏房不一样,男子和女子不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规矩。

这样的规矩下,大家还能够守约?”

“可不开国会,这些情况就无法改变,只有……”在杨锐并不强压,只是说理的情况下,程莐回答的傻话一向不少,杨锐不怒反而很高兴逗逗她。

“民主是一种需求,而不是一种道德。

它不是被要求出来的,而是自己生展出来的,等大家有了钱,不饿肚子,吃饱穿暖有余钱,自然会要开国会求民主。

但那是以后,很久很久以后。

我们现在最多只把这个架子搭好。”杨锐说的以后是很久很久以后,只不过程莐没有听出来。

“那这不是和中山先生的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一样吗?

要是这样的,那我们和同盟会……”程莐终于把想说的话说了出来,这是她期望的。

“和同盟会合作,不如跟满清谈和。”杨锐忽然有些不高兴了,来了这么一句气话,“孙汶是通过变换法律来实现宪政之路,既然可以变换法律。

那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程莐早就发现杨锐对同盟会有很大的怨念,但是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你对同盟会有那么大的意见?

他们最少还是革命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

复兴会和同盟会虽然都是革命。

但是所认可的理念完全不一样。

再说合作都是互求所需,同盟会有什么是我们要的?

他们在钦州那边能成什么事情?”杨锐说话的时候只看着程莐的脸上,自己则是欲恨不能的神色。

只觉得这个女人脑子里想的还是民主平等那一套,这不单是因为孙汶的蛊惑,还在于她生长的环境,檀香山虽然不是美国本部,但是最少也是按照美国模式管理的。

也许。

要让她去美国的贫民窟里面看一看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民主和平等。

“秋姐姐说同盟会黄兴等人在钦州一直坚持抗清,但是粮饷皆无,孙先生虽然在海外筹款。

但是所得极为有限。

她希望我们能够支援同盟会。”程莐不知道杨锐心里想的什么,但秋瑾说的事情一直记着,刚才话题岔到了国会上,现在才提出来。

“那不可能!”杨锐回答很肯定。

同时也肯定自己对秋瑾的判断。

她活着就没好事。

“难道我们就见死不救?”程莐忽然感觉杨锐有些不近人情。

“为什么要我们救?

我们没有这个义务。”杨锐反问。

“可大家都是革命者。

都是为了推翻满清啊?

他们之前还支援过我们。”程莐力劝道。

“杭州举事的时候同盟会不请自来,我不认为那是支援,更是来蹭名声的。

再说照中国的规矩,造反成功之前,都是造反的这些人先火并,杀出一个人头落地,或者是造反成功之后,大家为了夺天下再杀一个血流成河。

由此说来。

同盟会不但不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你见过资助过敌人的吗?”杨锐语言平静,但敌人这一个词用在同盟会身上让程莐花容失色,她想不到杨锐会说出这样的话。

“竟成,这就是你一直不喜欢同盟会的原因吗?”程莐显然被吓到了,她无法理解中国权力斗争,不过事实确实如此。

革命只是一种美称,说到底就是造反。

“我只是认为复兴会没有帮助同盟会的义务。

你用见死不救来质问我,搞得好像革命党的损失是我造成的一样。

这难道不是举事发动者的责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那次同盟会遵照了这个原则?

那次举事不是因为粮饷不够失败的?

他们只是把举事看作是一种提升名望和影响的手段而已。

死的人越多,活着的人似乎就越革命。

说到底,这是拿革命者的血来擦自己的衣服,人越死越多,衣服越擦越红,然后穿着这件鲜红的衣服就可以出去招摇撞骗了。

这就是同盟会举事的逻辑,也是革命领袖为什么有那么高声望的原因。

复兴会不会支援这样的举事,也不会交好这样的领袖。”杨锐这一次的话语甚是残酷,只把某些人脸皮拔的一干二净,程莐的脸上青青白白的,咬着牙没有说话。

船舱里安静,船外面却是热闹,此时轮船正开在黄浦江上,头等舱的位置很好,挂着白色窗帘的玻璃窗外,隐约的能看到外面的穿梭的航船,一些洋轮的汽笛声也透过玻璃传了进来。

杨锐见程莐不语,又道:“前年去日本的时候,我还有过支援同盟会的想法,但是他们自己拒绝了。

现在看他们接连不断的举事,我倒觉得他们当时拒绝的好,要不然一举事就问我要钱,我钱给了举事失败,那是因为满清太狡猾,我没给钱举事失败,那是因为我见死不救。

横竖说到底,就是组织举事的人不但不要承担责任,反而是革命英雄。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么一个逻辑?”

“那是因为大家都不敢做的时候,有人敢做。

所以不管成功失败,做的人都是英雄。”一直被杨锐笑话智商太低的程莐忽然说出这么一句话,很让人惊讶。

“我只希望这样的革命英雄越少越好。

不管死了的,还是活着的。”杨锐最后沉声说道。

支援同盟会的谈话就此结束。

(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