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戊卷 第七十二章 关照(1/2)

虽然在京城客栈了睡了个好觉,并且在天津的家中小歇了片刻,但宋教仁还是觉得双腿异常沉重,在直隶总督衙门下马车的时候,陪同他的段芝贵只感觉他像是一条脱了水的鱼。

“啊,遁初,来来来,坐坐,坐坐。”袁世凯早在里面等着了,一见到脸色发青的宋教仁,立马上前搀扶着他,小心的让他坐到椅子上,他倒有些后悔让这么急的让他过来了。

“袁…袁公……”宋教仁开口之后就有气无力,最重要的是他的嗓子完全沙哑,若不是袁世凯和他面对面,都要以为这个人不是宋教仁了。

“遁初,慢慢说,慢慢说!

先喝口茶,喝口茶。”袁世凯一边站着,看着他的样子有些不忍。

“袁公……咳……两湖那边的情况很不乐观啊!”宋教仁长长的喝了口茶,但他还是不知道怎么描述他在两湖看到的一切,好一会他才道,“袁公,复兴会他们……他们已经完全的把农民发动起来了,他们的讲演就像赶集一般,这样的竞选我们是一点胜算也没有的。”

“你是说那个农会直隶也有,不就是个教农民种田的会吗,我们之前不是商量了对策吗,这次选举每个选区的候选人可都是精挑细选的,绝无半点……”宋教仁的话只让袁世凯的心忽然一沉,他开始唠唠叨叨的把之前宋教仁说给他听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只看见宋教仁一直在摇头。

他最后干脆道:“遁初,你就说吧,这次竞选我们能不能竞过复兴会吧。

要是能赢,你就告诉我该怎么办,只要我能做得到。”

“对啊!

遁初,大帅年前就惦记着选举的事情,咱们在在这上面也没少花心思少花钱,可不能现在半途而废啊。

元宵一过,二月就开始投票了。

咱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想办法,你有什么办法就说吧。”杨士琦道,他看宋教仁是毫无斗志。

不得不出言相劝。

“袁公、杏城兄,两湖那那边的、不,不,是整个天下的百姓都疯了!”宋教仁心有余悸。

目光无助的看着旁人看不到的地方。

“那些农民都大队大队的、像军队一样听复兴会的指挥,幸好复兴会不让他们杀人而只是把他们集中起来讲演。

复兴会的竞选主题很明确,对于佃户,那就是‘减租减息平粮价’,对于家中有地的农民,那就是‘废捐定税减负担’,这俩个口号一喊,农村已经是惊天动地了。

之前我还想跟百姓说什么民主。

可提民主不如说红薯、讲自由不如老黄牛,百姓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可我们给不了他们实实在在的东西,现在复兴会把地主的东西转手就给了农民,承诺大选之后,三年之内把租息减下来,另外农税钉死在十二税一,绝不另加增收,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巡警捐、学堂捐、酱菜捐、鸡捐、鸭捐,都将废除……”

听闻复兴会竞选口号是减租减息,杨士琦道,“临时国会那边不是有人提农地国有吗,怎么变成减租减息了,临时宪法规定,私有财产不得侵犯,难道复兴会就不怕违宪?”

见杨士琦也说违宪,宋教仁苦笑,“杏城兄,宪法就是复兴会定的,违宪不违宪他们心里很清楚。

复兴会也不是鼓动农民暴力对抗,而是切实拿出其他诸国的租税来做对比,以地租为例,他们列举欧洲各国地租,最高者为德国,二十年的地租便可以买回耕地,低者如英国,要三十年的地租才能回本[注:农业税中外比较p112中国近代农业史料第2辑,数据摘自马伦和戴尔仁,中国农村经济调查],而和中国临近的日本,也是要二十三年地租才能回购耕地,而中国的地租,按照复兴会的调查,高者如昆山、崇明等地,七到十年便可以回本,而低者也不会超过十五年,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全世界农民唯中国农民地租最高。

地租高,农村的利息也高,寻常的借贷,月息三四分者多不胜数,很多农户是春夏借一两银,到冬天就要还一两四五钱银子,而起初借出的银子成色差,还的银子成色高,这本加利往往是翻了一番。

再由就是粮价,每年到收粮的时候,逼债的逼债、催租的催租,弄得百姓只得低价卖粮,可这时候的粮价极低,等到了冬天,囤积之人……”

宋教仁一口气说了许多东西,只听的袁世凯摇头,良久的他终于打断道,“遁初,这地租利息,千百年来便是如此,这复兴会现在这么闹腾,就不怕在乡下有产业的那些人造他们的反吗?

这国再怎么革命,也还要体面人家当家吧,杨竟成这帮人把那些泥腿子搅合出来,他这是要反天下吗?

!”

“袁公,这就是复兴会的革命啊!”宋教仁叹道,“以前复兴会和同盟会辩驳的时候,他们就说复兴会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一见,果不其然。

以前是朝廷派官到县,而后县令拉扯着县内的士绅,一同治理县务;现在复兴会则完全抛开那些士绅,直接下到农村建农会,把统治的根基设立在乡、镇、村上面。

杨竟成才不怕反天下,他要的是把这个天下给拆散了打平,把农民、商人拉到和士绅一样的位置,这就是当初临时国会讨论选举人资格为什么只以纳税论,而不以学识论的原因所在。

我记得以前铁路国有案的时候,士绅们闹翻了天,四川铁路公司因为亏空的厉害,盛宣怀又不肯补那些损失,那边还闹出了民乱,可现在四川当初煽动民乱的那些铁路公司的股东,如蒲殿俊、罗伦这些人都已经被抓,股东会副会长张澜想逃。

半路却被几个挑夫认出,打翻在地送官了。

复兴会是建立了农会,那就不需要士绅了。”

宋教仁说前面的那些袁世凯还想反驳。

但他说到四川铁路公司那般人,他抬起的手又放下了,铁路国有那会,四川闹的是最大的,几十万人围攻官衙,可现在农民却把当初那些领着闹事的头目打翻送官,这么个对比只让袁世凯无言以对。

他并不是掉进三纲五常里面出不来的人。

对于力量的体悟认知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他这边沉默的时候,杨士琦道,“遁初。

那些个佃户有选举权吗,他们不是不交租的吗?”

“杏城兄,全年秋末的时候他们就交了。

当时只要是复兴会控制的县,就施行租税分离。

那时候复兴会就筹划着今天了。”宋教仁道。

“是这样!”杨士琦抓着胡子。

而后再道,“这复兴会这么把农人商人都拉了过来,他们这是真要不顾伦常,禁孔亡天下啊。”

“他们自己说这是复古。”宋教仁道,同盟会又不少人加入复兴会,这次回湖南,宋教仁遇见不少熟悉的但已经是复兴会会员的同学,“说是要回到三代之治的模样。

他们说那时候就没有什么庶民不能议政的规矩,士绅老爷和平头百姓也没有什么不同。”

“三代之治?”杨士琦听到这就忍不住笑起来。

“便是三代之治也是讲究礼仪道德的,现在复兴会把泥腿子拉上上国会,还有什么尊卑长幼?”

“杏城兄,”宋教仁摇着头,“复兴会好几年以前就收了不少甲骨文,章太炎等从那些甲片上发现礼教尊卑,都是周朝以后的事情,不说三代,便是夏商两朝,也不是以礼治天下。

复兴会如今只是在内部宣扬这个东西,怕是要不了几年,这些东西就会写进学校的课本吧,儒教可是废定了。”

杨士琦似乎对废儒之事的重视甚过于竞选,闻言争辩道,“可做官的不都是士绅吗?

那些泥腿子不识字可以进国会,他们不识字能做官吗?”

“他们不是在搞什么新科举吗?”宋教仁反问,“那些招考的题目我也看了,全没有儒教经典之学,但现在报考的人,湖南便有近万人,全国要多少县官,我看一千便足够了吧。

杏城兄,复兴会要做什么我们都清楚的很,可谁也拦不住他们。

日子过一日,他们在农村的根就深一分,科考结束便是开国会的日子,到时候的复兴会可是谁也不惧了。”

国会竞选的事情岔到儒教废存,儒教之事又岔到复兴会的统治基础,这些事情扯完,屋子里的几个人都是无力,宋教仁虽只是说农民都疯了,但袁世凯几个仍以为那只是另一个义和团,只等在天津附近静海的一个集镇上亲眼见识过宋教仁说的军队般、一队一队听指挥的农会,几人才明白这农会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集市当中的猪笼子上,一个身着短袄,满身补丁的泥腿子正在用洪亮的河间话讲演:“农友们,咱是沧州李老三,以前是个庄稼人,也种地,后来拜了师傅,开始走镖,见识的不算少,道上走镖的师傅,都听过咱的贱名。”

说到这里的李老三,忽然拉开自己的破袄子,那满是伤疤的胸膛露了出来,道:“咱们走镖的,就是在刀口上过活,咱李老三闯荡那么多年,一笔买卖也没有丢过,有一会在口外,一百来个胡子把镖队给围了,兄弟们都说算了的时候,咱也不撤旗,硬是把镖给护住了。

农友们,李老三走镖实诚,做议员代表大家说话也实诚。

今儿这河间府竞选,兄弟就想出来给大伙办些好事,这虽不是走镖,但要做的一点也不比走镖容易,咱要是当选,就要去京城告诉皇上,告诉皇上当今的百姓有多苦,还要求皇上下旨把咱们大家伙的租子减一减,把那些个捐都给废了,好让大家伙过回以前的日子,大伙说好不好?”

看着那些蓝衫黑裤、紧贴在一起的农会,袁世凯恍惚间只以为那是甲午时的东洋兵,以致那泥腿子说什么他都没听见,只等下面那些‘东洋兵’齐声叫好的时候,袁世凯这才回过神来:这不是东洋兵,不是义和拳。

是另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这种东西有东洋兵的纪律,又有义和拳的冲劲。

真要是造起反来,绝对要比义和拳难对付百倍。

他楞楞神之后,不客气的问道:“咱们的人在哪?

死了吗?”

他言语粗鲁的只让身边的人一震,段芝贵道,“大帅,咱们的人应该在县城里头,怕是没有下到这边集市上来。”

听闻自己的人在县城里头。

袁世凯心倒是死了,他看着那农会好一会才道,“遁初。

你看这局面,咱们怎么办才好?”

“袁公,我思前想后了好久,这竞选要赢。

除了口号要实实在在之外。

人也要实在,不能坐轿子,不能穿长衫,不能‘之乎者也’,反正百姓是怎么样的,我们推出去的人也必须是怎么样。

之前那些老爷们,我看都得换人,换成和百姓一模一样的人。”宋教仁道。

听闻宋教仁如此。

杨士琦段芝贵心中一惊,但袁世凯却明白他意见的正确性。

又问道,“这还有一个多月就投票,时间上来得及吗?”

“来得及,袁公。”宋教仁早就想好了对策。

“乡下的百姓分不清谁是谁,比如这个李老三,静海这边是这个模样,可隔壁的青县则可以是另外一个模样,反正只要名字仍是李老三便好,到时候投票,大家投给李老三就行,只要是这个名字,对不对人无所谓……”

“遁初,你可是要找十多个‘李老三’在河间府讲演?”杨士琦眼睛一亮,最先明白宋教仁意思,捻着胡子思索起来。

“正是此意。

现在对我们来说就是时间太紧,河间府十县一州,全跑一遍是不可能的,但若是像唱戏一样备几个替的,那问题就解决了,只要他们说的都是一个名字即可。”宋教仁道,“现在的难处就是要找到和百姓一样的人有些难处,国民党以前开会的会员,大多是读书人,不说站在猪笼上,就是下到集市都是不成的……”

“遁初,这个就不要担心了。”宋教仁的难处在袁世凯看来不值一提,“不就是找人吗?

北洋军里面这样的人多的是,等会儿我就让人去军中挑几个又是当地、又能说会道的出来,一个选区弄他个十几个二十个,各处的集市都讲演几遍;还有他们组建农会,我们也要组建农会,他们说减租减息,咱们也可以减租减息,捐税的也按他们说的,全部废了,农税只十二收一,绝不另加……”

“大帅,咱们要是和复兴会一样减租减息,那些士绅们……这可是有辱斯文啊。”杨士琦听袁世凯这样决断,不得不提醒道。

“都这个时候了,什么斯文不斯文的,关键是要把咱们在直隶的位置给保住,不然省议会里都是复兴会的人,给我们看脸色怎么办?”袁世凯反问道,“那些士绅老爷们,也就放一放吧,顾不了他们了。”

“是啊,杏城兄,现在是比谁人多的时候,不讨好这些泥腿子,大选我们一定失利。”张一麟也是如此道,他一见李老三讲演的场面,就感觉这次竞选自己这边估计要输定了,现在好不容易想到了用替身的办法,那就要应该去试一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