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己卷 第十一章 可能(1/2)

这几人不懂商业计划书不出杨锐意料,这些都是没有去沪上管理学院上过课的人,杨锐忽然恶趣味的想是不是同济大学堂也要开设emba或者总裁培训班之类的课程,可以在普及商业知识的同时,再大赚特赚一笔。

|[2][3][w][x]}要知道和后世滥竽充数满大街广告的mba不同,同济大学堂教出来的东西可都是这个时代的屠龙术。

在杨锐的示意下,李子龙把准备好的简易商业计划书的模板发给了诸人,只等他们看毕,杨锐才道:“政府要扶持造船业,那政府的身份必须是一个商人,扶持的前提只看是不是能挣钱,这是商业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你们把你们的想法按照计划书的格式写好,只要能让我这个商人感觉赚钱,那就扶持,如果不能,那就只好作罢了。”

总理大人一个劲的说赚钱,阿堵物这么粗俗的东西挂在嘴边只让他们中有些人很不习惯,但既然是商人,特别像叶崇禄、顾润章这种白手起家的商人,对此则深得吾心。

在他们错愕间,杨锐端茶再道:“有事说事,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那就……”

总理大人端茶送客,诸人都不敢犹豫,连忙也端茶喝过,然后起身告辞了,只是华侨叶崇禄临出门的时候被李子龙叫住了,朱志尧几个看到此人居然有例外,不甘心之下再想到人家可是新朝的子爵,便只好跺脚上轿,气忿忿的去了。

叶崇禄也想不到杨锐会挽留。

他看了那所谓的商业计划书之后,觉得自己办船厂还真是想当然,这市场一不了解、产品也不熟悉、团队亦是没有、财务更没分析……刹那间倒有些心灰意冷。

沪上的求新机器厂、汉口的扬子机器厂、乃至最弱的均和安机器厂都是造过船的,自己就只是一个有钱的商人,这船厂不是说办就能办的出来的。

“叶大人……”杨锐站在会客厅再次招呼着叶崇禄,以他子爵的级别,应该已经被朱宽肅赏了一官半职的虚职的,所以他称其为叶大人。

“总理大人还是称呼在下为清池吧。”叶崇禄道,他说罢便在李子龙的招呼下再坐下了。

“清池兄。

久仰了,适才是公事公办,不得如此。”杨锐看着他笑道。

此人已经年近七十,据闻十六岁就出洋打拼,还成为菲律宾的华人甲必丹,能有如此成就。

其人定有过人之处。

只看他举止谈吐间的那一种沉稳,就和沪上那帮油滑刁钻的买办全然不同。

“总理大人不必过歉,一国之长,这份家业真是不好操持。”叶崇禄抚着花白胡子,很是自然的道,“只是请问总理大人这么多造船厂要建,那彼此间会不会大举相争啊?”

“政府不但扶持造船,还将清理航道。

更会像日本那般对商船按吨位进行补贴。

再则是船用钢板我们基本可以自产,只有锅炉用钢有些麻烦。

但这种钢虽贵,用量却小,而对于低速商船来说,也没有必要用那么好的锅炉。

如果吨位再小一些,比如几百吨的小船,那就可以用柴油机为动力了,这个我们也能造,成本也有优势;还有人工就不必说了,这个不贵。

以上说的都是我们的优势,这些优势有助于我们和外人竞争。

其他不说,就说钢用钢来说吧,每吨便宜十两,那就了不得了。”杨锐道。

他看这叶崇禄比较顺眼,言辞间一些信息便带了出来,只让叶崇禄灰冷的心又有了些生气。

“便宜十两?”叶崇禄有些坐不住了,商船的成本他还是简单了解过的,其变动成本基本为钢材、动力及相关设备和劳务三者,对一条商船来说,钢材一般占造价的十分之三左右,动力因为配置不同,有高有低,但一般占三到四成,可如果动力自己能造,那可就不一样了。

“嗯。

政府会补贴钢铁厂的,而钢铁厂则会对隶属工部、并且纳税的本国船厂进行优惠。

一百万吨船用钢补贴十两,那也就是一千万两。

看起来多,可这一百万吨钢,可是能造两百多万吨船啊。

即便这些船厂的船坞都排满订单,也是要好几年才能造得完的。”杨锐道。

“那这么说来,这造船是大有所为了。”叶崇禄定下了心思,感觉厦门船厂还是能迎难而上。

“这本就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所以才这么谨慎。

同样是钱,放在有些人手里就只能吃利息,可放在有些人手里却是能翻个数倍不止。”杨锐道,而后再看了叶崇禄一眼,见他凝神在听,接着道:“厦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地方,或者说整个福建都比较复杂,海对岸就是台湾,而日本对我中华又是虎视眈眈,清池兄当初想在厦门办船厂,有没有考虑过此事?”

“台湾……”叶崇禄眼睛一睁然后又歇了下去,长长的谈道:“前清无能,殃及黎民,如今桑梓只能庇护于美利坚人之下,戊申年(1908)时八艘美大舰来访,厦门各官绅等不得不盛情款待,只等他们尽情游玩七日,才尽兴离去。

说起来可耻,但这却是实情,日人要犯厦门,就不得不顾及美人,厦门船厂若是得建,也不算是太险吧。”

想不到叶崇禄会说起美国太白舰队的事情,杨锐倒有些意外,他本想办从此引出话题,想不的却被他掐死了。

不过叶崇禄久经风浪,闻音知意,说完之后又是道:“敢问总理大人是否要在厦门建军港?”

“这倒是没有的事情。”杨锐否认道,伯利恒钢铁合同本就有在厦门建军港的事情,但综合考虑下,还是放在象山。

“只是希望厦门的船坞能造的大些,不但自己可以造船,还能帮着美国人修军舰。

这于私于公都是有好处的。”

杨锐一把意思说明白,叶崇禄便站起来道:“还请总理大人吩咐,只要能为皇上分忧、为国家效力。

我叶崇禄定不惜家产,也要报效!”

“请坐!

请坐!

清池兄请坐,”杨锐看见叶崇禄的胡子似乎都吹起来了,赞许之余却对他的此番表态定不了真假,只让他坐下之后才道:“清池兄不要说报效二字,你只要交过税、买过债券,那已经是在报效国家了。

厦门乃东南门户。

其位置比福州还要紧要几份。

那边的船厂虽是私营,但最好亦要有一些军用的性质,只是此地太靠近台湾。

一旦军用,那势必会招惹日本怨恨,所以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还是以私营的名义建造船厂为好。

当然。

这只是名义。

实际上还是要按照军用的标准来设计,这就势必会带来更多的费用和麻烦。

此次请清池兄来,不是要你报效的,而是想借清池兄的名义,和军方合营厦门造船厂。

对于因为军用额外增加的投资,军队会出这笔钱……”

杨锐把厦门船厂的定位简要交代了一下,叶崇禄边听边抚着胡须,杨锐的话听上去很合理。

但他总觉得话里还有话似的,可就是到会面结束。

他也没有想到这厦门船厂为何要总理大人亲自与自己交代,只在夜间半睡半醒的时候,他忽然想到杨锐说的‘台湾’二字,他才猛然从床上坐起——总理大人这是要经略台湾啊!

接见办船厂的这些人对于杨锐来说已经是加班了,他极度讨厌加班,可是为台湾加两个小时班也没有好什么埋怨的。

不过他送走叶崇禄之后,早就离去的徐敬熙又跑了过来,听到通报杨锐便有些皱眉,这么晚了这小子还有什么没说完的!

徐敬熙确实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没有说完,那就是海路问题。

对日战争海军完全被日本压着打,自己只有近海制海权,没有远海制海权。

这才费劲心思安排两广独立于复兴会体系之外,更加紧修筑九江到九龙的铁路,只是英国是日本的同盟,万一英国人不认钱,也在广东封锁中国怎么办?

万一对日作战打个三四年,没法停战日本一直封锁沿海怎么办?

这两个问题都是让杨锐以及参谋部睡不好觉。

一战要抢占台湾,同时又要赚钱,可这两者因为制海权不在手仿佛是矛盾的。

杨锐虽然弄出简易航母,可就算航母能用,海路不保,多一百五十公里制海权又有何益?

如此的问题让杨锐一直没有把戊计划,也就是占领台湾那部分提交复兴会常委讨论,而所购买的潜艇只是用于北方对日作战和对日封锁。

那一千多飞机即使生产出来,自己用不掉也是可以外销,如此性能的飞机不怕英法等国不要。

徐敬熙如此急匆匆的回来正是想到了这两个问题的对策,他欣喜的拿出地图指着台湾的南面道:“先生,之前我们修九江铁路是想着香港是英国的地方,只要我国商船进入香港那么日本人就不敢击沉,可我们担心英国人偏向日本,对我们也采取封锁措辞。

现在,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海路通畅问题,那就是占领台湾之后在最南端修建大型机场,此地跨越巴士海峡,离菲律宾的伊巴雅特岛只有一百八十公里,如果能在兰屿上建立机场,那离巴雅特岛就只有一百三十公里,若是以领海算,那最近处只有八十公里……”

“你是说占领台湾之后我们和美国的国界只有八十公里?”杨锐对于海域的情况不了解,现在忽然听了这么一个消息,震惊之余却又高兴起来。

要是这样,那商船一进入美国领海,日本人也只能干瞪眼了。

“是的。

先生!”徐敬熙道:“之前我只以为鱼雷轰炸机的航程很短,只有一两百公里,现在既然它的作战距离能有一百五十公里,那么占领台湾之后,巴士海峡就在我们岸基飞机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而巴士海峡一旦为我所有,那在岸基飞机的保护下,整条海路都是通的!”

“好!

好!

好!”杨锐连说三个好,“那就是说台湾、特别是台湾南部,是一定是拿下来的。

不如此,这战我们就输了一半。”

“先生。

只是按照情报说这巴士海峡风浪最急,我想飞机还是要做加固处理才能应付风浪,而潜艇那边也要布置十艘以上。

以防止日本海军铤而走险,再有英国航运公司要少开/美国航运公司要多开/这样挂美国国旗的商船一旦进入菲律宾领海/那日本海军就束手无策了。”徐敬熙也是兴奋的,说话极快,只等一口气说完再道:“还有对日作战美国的便向极为重要,只要他能抗议日本,那日本才不敢深入菲律宾领海捕捉我国商船。”

“你先喝口水吧。”杨锐看着他的样子笑道,只觉得他年虽近三十。

但还是以前的学生模样,“对日一战,本来就是要看美国人的态度的。

我们对日开战,可又想卖物资给英法,法国那边不说,英国那边估计也只能是靠美国转销了。

只是美国人不会想到我们攻势会那么犀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