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庚卷 第五十八章 神肥(1/2)

腊月十四的时候,整个北方转了一圈的朱建德才从西安沿着驿道到了仪陇县城,不过他没有进城,绕过县城再走一段才在镇上歇息,第二天天不亮就起身,行往四十多公里外的家。

可就在他走到离家五公里的马鞍场商镇时,居然有人认出了他,于是,全商镇的人都围了过来。

台湾在哪没人知道,可朱建德却带着大军把台湾从东洋人手里抢了回来,一些没有见过朱建德的乡亲还以为他身高八尺,面如张飞,且这么一个大官回乡,总会有大官的排场,不想他就这么一个人、一个包、小半个麻袋回乡了,不说鸣锣开道,连个亲兵都没有。

一个常被朱建德叫公公的老者急切的扶着他的手道:“狗娃儿,莫不是被奸臣陷害了?”

“公公,没有的事情。”朱建德终于明白这些人担心什么了,他只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说道:“是皇上准了假,让我回家四个月孝敬父母,四个月还要回军里。”

“好!

好!

那就好!”老太公牙齿漏着风,脸终于笑皱成了一团,他眼睛也是笑的,再道:“那你杀洋鬼子的亲兵呢,怎么不带回来啊?”

“我的亲兵……”朱建德再次摇头,他无法向他们解释复兴军纪律,只道:“亲兵我让他们回家过年了,带回来怕扰着大伙。”

“好!

好!

那就好!”老太公忙对围着的男女老幼道:“你们还不给大人磕头……”

马鞍场一个月两次集,本想再此给家人买些礼物,不料却是这么个场面。

朱建德忙的拦住要跪下磕头的大伙,把老太公抚回宅子后便径直回家了。

近乡情怯。

还没有到大湾的时候,他就跑到那条没结透冰的小溪旁。

打开冰面弄了些水洗了一把脸,又把靴子上的雪泥清理了干净,而后是作训服,还有整个军用背包以及那半袋椰子。

完全确定自己符合军人仪范后,他才再背起包前行。

远远的,过了小时候常呆的卧狗山,他便看见了东面自己家的房子和以前很不同的是,那干打垒的外墙现在居然包了一层青砖,院墙也重现砌过了一次。

上面虽然盖的是稻草,但却是新的;还有原来盖稻草的厢房,现在也换上了和正房一样的土瓦;院门也变了,那扇老旧的木门换了一扇对开的大木门;而家里人,怕是早就收到了消息,正穿着新衣裳在院门口排成两行等他。

猛然间,朱建德回家的喜悦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他想起七年前自己从成都回家的那一幕:因为他中了秀才,因为他变做了上等人。

所以家里人在他回家的时候,也是这么穿上最好的衣服,排成两行等着他,还向他低头执礼。

甚至连养他的伯父都不敢把他当儿子看待,下人般的欠着身,请他坐在奶奶常坐的位置。

并且他也和全家人一样,用最客套最恭敬的词句穷人惯于应付有钱有势人的词句来和他谈话。

他住的屋子是最干净的,饭菜是专门的。

还特意给他点起一盏菜油灯……

八年前的记忆瞬间充满了朱建德的脑海,那一次他是羞愧的,因为他求学花光了家里的钱,毕业后只是在县城做一个体育老师,但即便是那样,他还是为家人这样的举止感到气愤;现在,他满以为自己的出息能让当初得知他只是一个体育老师,哭的双眼红肿的母亲欣慰时,他们又和上次一样,以对待大人的礼仪来接待他,这让他无法接受,即使是在部队,那些士兵也是把他看作兄弟而不是长官。

隔着不长的田坎,看着站在院门口排成两队露出骄傲欣喜神色的家人,朱建德突然止步,然后坐在田坎上他不想以大人的身份回家,他永远是他们的儿子。

做了大官的儿子不进家门,还忽然在离家百米不到的田坎上坐下了,院门口的人心顿时提了起来,诸人正惊异间,全家的家长朱世连道:“哎!

玉阶不喜欢这样,你们都进去吧。”

“那……”朱世林很是不安,他虽是生父,但脾气不好的他并不得朱建德的喜欢,而且现在儿子已经过继给了没有生养的大哥。

“我会过去劝他的。”朱世连苦笑道,这场迎接和数年前一样也是他组织的。

不同的是,那一回是玉阶骗了大家,让大家以为他能做官而不是去当体育老师,这一次他确是实实在在做了大官了以玉阶每个月汇回来的三十两银子,朱世连就曾专门找人打听过,知道这是比知府都要高的官奉。

知府是五品官,那么玉阶的官阶一定是四品或者从四品了。

“玉阶,回去吧。”待家人退进院子,朱世连走到朱建德的身侧,本想行礼但怕他生气又是不敢,只能是出声相劝。

“好。”朱建德看着家人退回了院子,心情忽然好了些。

他把烟掐灭,起身后却是让朱世连先走,朱世连见他执意要这样,只能先走。

为了免去刚才的那一段的尴尬,朱世连唠叨道:“代历被县城里头的拥军办叫去了,说是要迎你,你没有碰到他们吗?”

“拥军办?”朱建德走在朱世连的后头,看着他佝偻的背、斑白的鬓,不由心疼,并深为自己刚才的举动后悔。

他这边愣神,知道他没回过家不清楚情况的朱世连道,“是县衙下面的衙门,说是专门照顾军属、烈属的,年节都会带几斤猪肉、半匹布什么的,上门来慰问。”

“哦。”朱建德那年是直接从云南赴江西,根本没回家。

他听到猪肉和布匹有些吃惊,想到自己的官职,他道:“是大家都有吗?”

“是,只要是当兵的都有。

要是烈属东西还更多,听说一年还有……”朱世连忽然想到自己提烈属实在是不吉利。

马上改口道:“代历现在也在乡里当了官,他和县衙里的老爷们熟悉。

拥军办的老爷也知道你要回来,就请他一起去迎你了。”

代历是大哥。

朱建德是三弟,在上面还有一个姐姐。

当年上私塾的时候,代历比二哥代奋聪明,不过他年龄太大,家里又穷,读书没多久就回去务农了。

没想到大哥还能在乡里当官,朱建德笑道:“大哥字怕认不全吧?

县衙是不是优待军属才……”

“他在农会里头认了字,加上有底子,比其他人要好。

他是拥军办推荐过去的,”朱世连进了院门又反身招呼着朱建德进门,还想帮他提那个麻袋,却被朱建德拦住了。

“乡里的官那些城里的读书人干不了,代历聪明,地方又熟悉,考试之后就被选上了。”他说道这忍不住笑,无比喜悦道,“还是新皇帝好。

你们兄弟俩都有出息。”

养父的喜悦朱建德能感受到,他在院内全家人的注目下把他扶了入正房,和上一次不同,他没有坐在八仙桌的最上席。

而是坐在下席。

奶奶、母亲,还有姐姐、妹妹还有侄女,除了奶奶坐在八仙桌的上席外。

其他女人都站在最外圈,却全是欢喜的看着他。

眼睛里满是骄傲;而父亲,叔叔。

二哥、弟弟还有侄子们,看着他高兴却又有些敬畏。

大家认不出军衔,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称呼他,是应该叫大人,还是应该叫将军……,于是正房里莫名的沉默了。

“我…”朱建德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但刚说一个‘我’,家人全都凝神听着,他只有接着道:“我……在马鞍场本来想给家里买些东西,可人太多了,我什么也没买着。”

“扑哧”一声,一个刚才就在马鞍场看着他被诸人围着的侄子忍不住笑了出来,他起先也以为朱建德被朝廷贬官了,后来才知道是皇上准假回家孝敬父母,所以就急急忙忙跑回家通知大人们,一干人便说着笑着把整个家都收拾了一遍。

现在他听朱建德提马鞍场,想到那时的场景,又忍不住笑了。

“没规矩!”一句小小的喝声,把小孩子给吓着了,这是朱建德的一个叔叔。

“喝茶,喝茶。”家长朱世连见朱建德是个闷葫芦,只好主动招呼他喝茶,趁着功夫他才想到话题寒暄过来,“玉阶这次在家待到什么时候?”

“有四个半月假,”朱建德道,“从十一月初九开始算,要在二月二十四那一天回去。”他说完又想起坐火车做错路那事,惭愧道:“本来是可以早回来的,但回来的时候因为一个同僚,去了一次山东,再又做错车去了京城……”

山东不是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的,但京城大家都是知道的,他这么一说原本对他敬畏的目光更加敬畏。

不过朱建德没有发现,外面便有几个声音喊过来:“玉阶…玉阶兄……”

朱建德听出是大哥的声音,还有以前县城新学堂同事刘寿川的声音,他立即起身走出正房。

院子外的田坎上,朱代历、刘寿川、还有两个身着军装的军人以及两个挑夫正朝院门而来。

朱代历是一身九品官袍,顾盼生辉,腿脚干练的很;而一袭锦布长袄的刘寿川脸上团团圆圆,骑在一匹驴子上,明显是胖了,最后面那两个军人,身着尉官礼服的那个右手是残的,而另外一个则是列兵。

和跑着最亲面的代历、刘寿川拉手之后,那个尉官用左手敬礼道:“拥军办田四维中尉见过长官。”田四维对着他敬礼,同来的那个列兵也对着他敬礼,不过那个人叫什么朱建德一时没听清楚。

“不必客气!”朱建德对着田四维郑重回礼,他此时终于明白部队的伤愈不能归队的士兵去哪里了。

“两位还请到里面坐吧。”

“不了吧。”朱建德对田四维郑重,田四维却对朱建德尊敬,任何一个军人都能知道收复台湾是怎样一件功勋。

“长官才到家,下官就不叨唠了。”他不等朱建德客气,又道:“下官今日带来一份年礼,还有一份京师陆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年礼是复兴军每个官兵都有的,照例是皇家的赏赐,而陆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却让朱建德屏住了呼吸,他记得打下台湾后自己曾邮寄投考过。

不想居然录取了……

“请长官正装接礼吧。”田四维道。

军官的皇家年礼是独特的,按照总政的要求。

如果军官亲自接受年礼,那都要正装接受,以显其庄重。

“好的,请稍等。”将田四维等人迎进正房后,朱建德连忙打水洗脸净身,等全身都干净了,再换上那套舍不得穿的军礼服,还佩戴上了校官独有的银色军官长剑。

如此耀眼的装扮,当他走出内房时。

只让所有人口呆目瞪,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威武的军服,也没有见到过如此威武英俊的朱建德。

“请长官接礼。”田四维艳羡的看着朱建德胸前的勋章,正色说了一句,待见朱建德恭敬的鞠躬,他才道:“此次年礼,非同寻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