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辛卷 第十二章 独断(2/2)

再就是工业。

我们现在对外要购买的,也就是机床而已,现在全世界的机床产值也就一亿美元出头,减去自用,能出口的也就是三四千万美元,这点真不够我们花的。

即使加上高炉、水压机这种大型设备,我们也花不了多少钱。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买那么多机床回来,造出的东西卖给谁?

总不能政府掏钱买,然后送给百姓用吧。

决定工业规模的是市场,而不是资金。

不过倒是可以贷款给一些我们吃得住的国家,让他们购买我们的工业产品,不过他们要有一些可靠的抵押物。”

杨锐说到这里立即想到了中亚那两个汗国和波斯,这几个国家因为有抵押物天然气、石油,是可以放心放贷的;还有苏联也可以放贷,就不知道斯大林同志拿什么来做抵押。

领袖微微的走了一下神,但他的十五年二十年之说只让虞辉祖和张坤心中一震。

以他们对杨锐的了解,这可不是随意说的数字,这怎么看都是十五年后国际金融界将发生剧变的预测,所以十五年内现金务必要花光;而非金融性资产投资定在二十年以内,什么会危及中国的非金融性投资?

想到最后那句投资南洋,虞辉祖和张坤猛然想到德国那些被没收的海外资产,脑子懵的一下:难道二十年后又有大战?

虞辉祖和张坤发懵的时候,杨锐正好在想斯大林同志,他们两懵完的时候他也正好想完。

“我看这些钱要花还是花在这几个方面吧。”杨锐道,“一是购买或投资各种资源。

比如镍矿,全在加拿大被英国控制,等欧战结束后价格跌回到以前,看看是否能大量买进;石油也是如此,现在价格每桶要四美元,战前可只要一点四美元一桶。

国内建立盐穴储存库,以现在全世界年产三亿吨石油看,只要能放得下,每年买进几千万也无不可;还有就是智力铜矿、印度独居石、非洲铀矿,工部还有实验室可以罗列一张表单出来,看看那些东西值得买的,只要有价值,就将其买下来。

这是物,再就是人。

学部做的计划是每年外派留学生四千人,每年一千万两,我看可以增加,前提是国外有那么学校可以就读,若是一年外派五万名留学生,那就需要一亿美圆了;这是只是学生,其实留学可以不限于学生,国内的技工、教员、工厂主、商贩、乃至青楼**,只要他们不是去玩……”

杨锐说到这里忽然笑道,“其实真去玩我们也管不了,反正出国全世界转一圈,对他们的学识有帮助,回来后能切实的将所见所得所学用于国内。

那就可以让他们出去看看,还是叫做商务考察为好。

全国各行各业。

最少也有几十万人,就算出去一半。

一千五百美元一位,那也是三四亿美元;还有那些儒生,不是死抱着孔子不放吗,也可以派一些胆大的出去,看看外面是怎么样一个世界。

除了派出去,还可以请进来。

美国既然宣战,德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整个欧洲的钱都打光了。

我们有外汇,那就可以请那些有技术、有才干的人进来。

或到学校、或到工厂。

不过这主要是科技人才,社科人才就不必请了。

再就是科学研究是极为烧钱的,我们不但实验室要加大投入,还要在全世界聘请知名学者、教授前来中国做研究。

荣誉是他们的,但科技成果和他带的那些学生则是我们的。

世界上那么多天才,总是因为现实窘迫,不得不苟活于世,那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吧。”

似乎说到了兴奋处,杨锐道:“索性这笔钱拿出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当作科研基金。

洋人不是有一个炸药奖吗。

那我们也设一个奖,奖金额度、影响力,都要超过那个炸药奖。

至于刚才说的聘请全世界人才,可以沪上、南京、杭州为中心。

彻底改造三地城市设施,建立超大规模的研究院,设立各种实验室。

再高薪高酬聘请欧美人才。

哪个谁,叫什么特斯拉的。

这种花钱如流水的人,可以请进来了。”

杨锐越说越远。

记录的李子龙笔端如飞,好在他的畅想不一会就结束了。

听闻他长篇大论的虞辉祖好半响才道:“竟成,这也就是派各行各业出国考察费钱,再就是全世界请洋人费钱,其他的都不怎么花钱啊。

成立国际投资公司后,这笔钱一定是增值的,以年息四厘计算,那一年就有近五亿华元利息。

我看可以先按照你的思路,另外再召开扩大会议,看看还没有其他花钱的办法。

再有,中亚那边怎么办,欧洲停战后我们要和俄国人打仗吗?”

“那边啊……”杨锐思绪不由从特斯拉身上飘到了哈萨克斯坦,“能不打就不打,但想来是要打的。”

“那边要打起来军费要花多少钱?”虞辉祖再问。

“现在有钱,那西域铁路可接着修复线,还有占领中亚后,出阿拉山口,要修一条绕过咸海,长达三千两百多公里通往波斯德黑兰的铁路。

对了!

忘记说移民也是用钱大头,按照俄国以前移民西伯利亚看,每户沿路免食宿车票,到了地方还给安家费一百卢布、外加一对公牛、种子、农具,每户大概需要五百华元,我们就不要发耕牛了,发拖拉机便好。

若移民五百万,则需二十五亿华元。”杨锐答非所问。

杨锐贸然出来一个移民五百万,虞辉祖吓了一跳,他道,“这五百万就光西北一地,还是包括东北和外东北?”

“当然就西北一地。”杨锐道。

“不说中亚,就说整个西域省汉人几乎没有,不移民还能怎么?

五百万人我都还嫌少,最好能有一千万人填过去。

别担心那边没地,那边地多的很,与其在关内饿死,那还不如去那边享福。”

“可百姓刚分了地,他们愿意去吗?”杜亚泉不想移民计划这么庞大,吓了一跳。

“分了地又能有多少?

不说有些地方还要退田还林、退田还湖、建设水库,就是那些分地的,也只是比以前过的好那么一点点而已,很多地方还是吃不饱饭、穿不上衣服。

百姓真要过上小康日子,还得移民关外。

西北是比东北远,可那边我们可以免三十年税,还准许他们使劲生孩子,反正啊……”杨锐大手一挥,“我不管,各地农会下指标也好,抽签也好,那些穷的没裤子的农户,都给我报上来,全部移民西北,这事情,就算我独断一会。”(未完待续……)

ps:注:《货币论.下卷 货币的应用理论 》 - (英)凯恩斯著 1986。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