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四章 心安3(2/2)
祝三兄,你觉得这样的国家真的是我们要建立的吗?”
杨锐说完就直视沉思的徐华封,见他不答话,便再道:“复兴会要的绝不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伟大王朝。
复兴会要的是敢于反抗暴政、敢于抗击侵略军的无畏民众!
贵族不是这个国家的压迫者和剥削者,他们是辽东那些被皇太极搜杀处死的前明儒生!
封地更不是什么割据政权。
它只是官僚体系下被跨省巡警追的无处可逃民众的避难所!
祝三兄,你说的对。
时间来不及。
既然我们都来不及,那以后的人连来不及的机会都没有……”
杨锐不断的说,徐华封则静静的听。
当他最后说的太累只能疲惫喝茶时,徐华封终于开了口,他问道:“竟成你以前为何不是这样说的?”
“以前……”杨锐摇头,他不好说自己以前只把这当作策略游戏。
按照规则,他将榨取这个国家最后一丝力气,以求获得最大的战果。
至于拿到战果之后能不能守得住,那不是他要关心的事情。
因为那时候游戏已经结束了。
百年后官僚腐朽帝国崩裂,这和他又有什么关系,自己爽行了,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以前是以前。”杨锐重复着,“可在文登的青纱帐里,无名自小虽然调皮,但我却舍不得他死;家里还有两个儿子,还是双胞胎,是仙凤用命换来的。
我更舍不得他们死;还有程莐肚子里的那个,大家都说是个女孩,我这人最喜欢女儿了。
想想这些人,再想想我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孙女的孙女的孙女。
要是那时候官僚组织腐朽到爆发革命或被外敌入侵,他们也像我一样躲在青纱帐里,你说他们会恨我么?
我想到的答案是不会。
因为现在的政策不改变。
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他们之所以会躲在青纱帐里,就是他们的爷爷的爷爷用官僚体制把全国百姓都变成了顺民。
对顺民来说。
谁做皇帝都一样,反正都是交税、反正都是被代表。
他们甚至会觉得没有官僚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因为没有官僚就没有朝廷,没有朝廷天下就会大乱,根本就不知道就是那些官吏让他们身边出不了可以保护他们的强人。
他们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是,真是很可笑很讽刺的事情!”
“哎!”徐华封皱着眉,好一会才艰难道:“按章枚叔那些人的搞法,这个国家虽不会成为你说的散沙,可依旧是一堆碎石。
这堆碎石头能干什么?
还不如钢筋混凝土来的结实。
我们这代人就只能把这个国家做成钢筋混凝土,寿命是不长,可总比一堆碎石头耐打吧。
你要把碎石头融合成大石块,或变成像西洋那样的花岗岩,那得废多少时日?
还有,南方不去说,北方大族大宗真的很少,很多地方一个村姓什么的都有,那些不能凝成碎石头的人怎么办?
看着他们被石头打死么?
真要这样,说不定国家会全面内乱,外国也会借机干涉,纵然混元弹能守得住一时,也守不住一世。”
“有祠堂的入宗族;没祠堂的、就像你说的散沙那样的人就入宗教,两头都不靠的话,那打死就打死好了。
沙子就是顺民,顺民即便有成千上万,都只是这个民族的负资产。
他们的作用只会和庚子事变时打着英国旗、扛着英国枪、开进京城的威海华勇营一样、和明末清初时满人旗下的绿营一样,有什么好可惜的!”杨锐不屑的道。
“可你也不能担保这些石头不会投降。”徐华封坚持道。
“他们这些人或许会降的更快,比如明末清初的华北士绅和江南士绅。”
“确实没错。”杨锐点头,他不怕徐华封反驳,就怕他不说话。
“那我请问祝三兄,同样是江南士绅,他们为何会抗击太平军?”
“因为……”徐华封忽然被问住了,他停顿的时候杨锐趁机抢先说道,“因为满清和前明一样,皇权不下乡。
对这些碎石头来说,皇帝谁做都一样,反正他们都要交税,都是顺民。
可要是满人像太平军那样想把手深入农村呢?
这其实就像你刚才说的,他们只是碎石头,农村是他们的根据地,对上面再怎么跪跪拜拜,回到自己一亩三分地他们还是老爷,这片地方他们是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插手进来的,这是全天下士绅的共识,这也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农会的最终原因。
碎石头只能看住农村,那大石头就能看住州县吧,再大一些的石头估计一个省也能看下来。
而且这些人建立的组织虽然粗糙,都是亲戚、同年、同宗什么,但不管怎样,这比官僚体制好。
打个比方,如果说官僚体制是一副会生锈的铁枷锁,那他们就是活生生的灌木丛。
开始的时候,铁枷锁完胜,可时间越是往后,铁枷锁就越来越腐朽,而灌木丛则越长越高最终变成原始森林,到那个时候,结果就很明显了。
铁枷锁之下除了沙子就是臭虫,原始森林里到此都是豺狼虎豹,任何一个放出来都不是臭虫们可以抵挡的。
看看满清吧,如果不是买了洋人的军舰枪炮、学了洋人的技艺,不说葡萄牙荷兰,就是卢森堡她也打不过吧。
祝三兄,我们这一代并不仅仅只能造钢筋混凝土。
既然你也知道钢筋混凝土寿命不会长,那为何不赌一把?
赢了,野草成灌木,灌木变森林,华夏焕然一新;败了,那就和混凝土实验室的那些废料差不多,无非是把结局提前百八十年罢了,又什么好遗憾的。”
杨锐刚刚说完,座钟就当当敲响,细听居然是十二下,他揉着自己的脑袋道:“祝三兄,现在大家都齐了心,就差你了,赌一把吧?”
“呵呵……”从傍晚七点说到十二点,杨锐整整说了四个小时,他就像北庭总督区特许赌场里的堂倌一样永不停歇的劝人下注。
徐华封实在忍不住摇头,而后终于道:“竟成,你说吧,要么我怎么做?”
徐华封这一句犹如天籁之音,杨锐刚想说肚子就咕咕叫了,他苦笑道:“还是先上一碗面吧。”
“哈哈……”徐华封闻言更是笑,他出门嘱咐完回来却见杨锐把茶都喝光了,还在使劲在嚼茶叶,他坐下道,“竟成,为何每次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呢?”
“因为你是好人。”杨锐笑。
二十年的相处,他很明白徐华封是个好面子的人,只要给足面子,再死缠烂打、给一些台阶下,终究是好说话的。
“那接下来怎么办?”徐华封也把茶喝光了,他晚上就没吃饭,现在也饿了。
“就算我们都齐了心,宋遁初那边会同意吗?”
“他那边已经有安排,他会同意的。
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规划,工业上的调整有两个,一是布局,二是规模。
布局大致的调整为:一是以辽东为中心,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二就是以成昆、宝成、包西这一条由南至北的大动脉以及其支线为轴,再打造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个工业体系就以包头和攀枝花两个钢铁厂、陕北和玉门两个油田为重心,真要有大战,这里将是我们最后的防线;第三就是沿海各港、以及从武汉往东一直到沪上的造船工业体系。
以上是布局,规模上既然要缩减投资,那么昆明到包头的工业建设自然要滞后,沿海沿江的造船体系也不能按计划建立,但西部铁路网还是会在规定时间内建好的;那些工矿就先做前期勘探规划设计,真到了时候,就大干快上,五年把这些建好。”
杨锐说起来极为简单,一二三就搞定了,可徐华封的眉头却是深皱的,想到杨锐都把防线放到昆明四川陕西了,他吃惊道:“竟成,情况真有那么坏?”
“当然不会那么坏,但我们要以防万一。”杨锐认真说道。
“削减不怎么挣钱的重工业以投资更挣钱的轻工业,自然会降低战争潜力,混元弹真要是吓不住,那也要有后招吧,不然如何心安?”(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