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拜国师,实封长生君(1/2)
白稷就盘腿坐在席位上。
看着这一个个大臣都是跪坐着的,也是佩服的很。
主要他还没习惯,而且很不喜欢跪坐。
“此次朕出巡,泰山封禅之时有幸结识仙师。”
“月余时间,令朕大开眼界。”
“蒙卿,便由汝来说说。”
“唯!”
蒙毅手持玉圭,缓缓来至中间。
朝中大臣皆是肃然起敬,洗耳恭听。
关于白稷的本事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次蒙毅也算做个总结,更加正式一些。
类似于年度总结,然后表扬下杰出的公司骨干。
“维二十八年,泰山封禅。
遇大雨,于树下躲雨,封五大夫,误入桃花源,结缘桃花仙师。”
这些都是要载入《秦史》中的,蒙毅自然早早做好准备。
他对白稷很钦佩,不光是这些手段祥瑞,更因为白稷的一些看法。
这是货真价实的世外高士!
言之有物,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
关于赵高,他素来与之不对付。
也是因为白稷预知未来,让始皇帝才狠下心来。
将其连带家属迁至邯郸,同时展开搜查。
只要赵高有不轨之举,必定会遭受律法严惩!
始皇帝,不会再心慈手软。
“提炼精盐,细如白雪;祥瑞土豆,亩产四十石!”
蒙毅顿了顿,满朝哗然。
廷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苛。
三公九卿,七十位博士团……只要有意见皆可起身谏言。
哪怕说错了也无妨,可以各抒己见。
其实,白稷的很多事迹他们都不知道。
就说玄鸟卫传令之时,也只是挑重要的说。
其中提到最多的无非就是祥瑞土豆,知道有白稷这位仙师,其余的他们还真不知道。
“仙师做军棋兵推,暗合兵法谋略,行大义,缓兵百越;有硝石成冰,可解酷暑;有曲辕犁,农耕重器,以中牛挽犁,日耕十亩。
以人挽犁,可日耕二亩。”
全场哗然
司马翌更是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白稷这是真的要成圣人了!
日耕十亩?
赶紧拉出来瞅瞅,这得是何等兴国重器?
秦国重农,讲究的是以耕养战。
正如李信当初所言,像是盐巴黄纸都可以克服凑活,唯独这土豆是无法代替的。
“上卿不可妄言!”
有位年迈的博士官站了出来。
博士为官职,职权较多,秩比六百石。
大部分皆是大儒,可参与廷议。
他站出来是要驳斥蒙毅,日耕十亩的耕犁?
可能吗?
“老夫并未妄言。”蒙毅神色从容,大手一挥,“曲辕犁于频阳所做,非老夫一人所见。
武成侯与陇西侯亲自挽犁,还有老农以牛挽犁。”
“左丞相,上卿隗林,包括陛下皆是亲眼目睹。”
“这……”
李信当即起身支持白稷,“信亲自用过这曲辕犁。
比寻常犁耙轻便不费力,以人背犁亦可!”
“图纸就在朕这。”
最后秦始皇一锤定音,朝中顿时一片哗然。
真有如此利国利民的兴农重器?
!
日耕十亩其实还是夸张了点,水田良田倒是可能。
博士拱手回自己座位,遥遥看向远处的白稷,复杂的眼神中满是敬畏。
白稷倒是无所谓,作为根正苗红的接班人,站出来质疑其实很正常。
有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
小小的风波倒是让淳于越等人松了口气。
这段掐了,可不能上《秦史》,正好可以休息会。
敢质疑仙人,怕是要被后世无数黔首挂起来喷。
好歹也是同僚,可不敢写上去。
……
蒙毅捧着竹简,继续开口诵功。
“有造纸术,以木成纸,薄如绢帛,物美价廉。”
最后四个字是他从白稷这学来的,他觉得很有道理。
关于造纸术这事儿,众人则是都已知晓。
这可都是多亏了蒙毅的苦心宣传,狠狠捞了一大票。
不光还清白稷的债务,还多给十余对璞玉。
甚至,还有双象牙筷子。
没人觉得自己吃亏的。
回去后便迫不及待的以春秋笔法所书,挥毫泼墨,或颂功,或圣贤诗句。
黄纸质量还是差些,墨汁很容易化开。
这点小瑕疵倒也不算什么,主要还是轻便的很。
“登琅琊台,刻五星,佑我秦国;过彭城,取泗水九鼎;入频阳,治太师翦,起死回生!”
蒙毅缓缓将竹简收起,其实白稷功劳远远不止这些,挑重要的就好。
秦始皇点点头,目光炯炯有神。
一步步走下天子六阶,面前的冕旒都在轻轻晃动,眸中满是感激。
本来白稷听的都快睡着了,看到胖子走下来后也是连忙起身。
“仙师有恩于秦,恩泽万世。”
“当受天下一拜!”
言罢,抬手作揖行礼,白稷也是连忙回礼。
淳于越唰唰唰的奋笔疾书,这可是足以传颂千古的佳话!
“中尉翎。”
“臣在。”
“拟旨。”
主爵中尉,掌管诸爵封赠及宾客祭祀飨食等事务。
这官职不算大,但也不算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