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反动(1/2)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楚军虽然数败秦军,可秦军却越战越强。
战争之外,他隐隐感觉到了战争背后的天命。
存在即合理,如果秦制不合理,它为什么会存在?
如果秦制不合理,秦国为什么能壮大?
譬如商鞅与吴起的变法,商鞅变法人死法存,吴起变法身死法灭,两国变法的差异体现出变法背后的天命——如果秦国是整个天下,那变法就是天命;如果楚国是整个天下,那不变法就是天命。
眼前这个天下,变法此起彼伏一百余年,各国争相变法。
若是没有变法的天命,为何各国全都变法?
秦国变法之后战无不胜、越战越强;关东诸国尔虞我诈,争相贿秦。
若非存在秦制统一天下的天命,秦国为何能逐步壮大,又为何能在连连惨败中屡次得生?
秦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楚国离开东地就不断碰壁。
哪怕现在郢师势如破竹攻破峣关,新编师旅的士卒也无时不想着回家,逃者不绝。
这是把他们当同袍看待、不加约束的结果,可这又何尝不是天命不在楚的具体体现?
他们只适合人人告奸、斩首升爵的秦制,不适合荣誉至上、亲如兄弟的楚制。
士卒如此,天下便不如此?
如今的楚国特立独行,似乎不应该存在于人世间。
秦国虽然人人唾骂,但秦国庶民真正反抗过?
不全生,毋宁死,秦国治下黔首自杀过?
没有,都没有!
刚刚被征服的韩人、刚刚被征服的赵人、刚刚被征服的齐人,他们都迅速融入秦国这架战争机器,成为上面的一颗螺丝钉。
不管心中如何的不愿意,不管多么不想承认这个事实,熊荆越来越明白一件事情:秦制才是真正适合这片土地的统治方式,楚制早已不合时宜。
换而言之,就像此时沔水上的两军舟师,赵政做的事情再残暴也是顺应天命,自己做的事情再仁慈也是逆天而行。
秦军舟师南下,大司马府紧急拟定对策。
诸多讯文连续发到峣关,就是想要知道熊荆的意见。
可惜熊荆没有意见,从早上到现在他仅仅是沉默了下来,安静了下来,思索一切。
而苦苦思索的答案就是:赵政是顺应天命的进步者,他是逆天而行的反动者。
如果年轻十岁,他不介意做个逆天而行的反动者,但把他两世活过的年月全部加起来,他已年过五十。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他很清楚个人确实可以营造时势,但那是借势造势,绝不是背势造势。
他也清楚如何才能顺势,然而他做不到,楚国也做不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他想起孔子时,庄无地和淖信走了进来。
“时日将晚,敢请大王速速回讯。”庄无地小声揖道。
今日本该是出蓝田谷的日子,可惜从早上起,幕府都未曾下达出谷的军命,也未曾通报陈仓道的战情。
“无讯。”熊荆看着他道,目光无比清澈。
“无……”大王从早上思索到现在,结果却是无讯,庄无地和淖信错愕不已。
“听天命,尽人事。
大司马府、成通处置已妥,寡人无讯。”熊荆缓缓说道。
“可……”淖信急得上前数步,上前发现自己逾礼,又退了回去。
“大王既言尽人事,”庄无地没有淖信那么激动,似乎很冷静。
“大王又为何不尽人事?”
“寡人如何尽人事?
!”熊荆苦笑。
“不与秦人议和,乃朝决定策,也是寡人之意;秦人造出五桨大翼,非楚国所能阻止;秦人故布疑阵,然知彼司仍在战前侦破秦人虚实;成通庞暖欲行关门之计,未必就不可行,秦人南下虽早,然鱼关上游险阻无数……”
激动中,熊荆一口气把话说完,脸色苦笑更甚。
“楚国所行之事并无错谬,诸臣将卒亦无懈怠,这已是尽人事!”
“然若成通战败……”熊荆激动,庄无地心中也很激动。
大泽之上己方战舟不及两百艘,秦军战舟‘遮蔽沔水、数不胜数’,他如何不担心。
“若成通战败……,远隔千里,我等又如何能让成通不败?
!”熊荆反问道。
“大王……”雨季飞讯不通,即便飞讯能够连通沮邑,又能怎么样?
秦军一过鱼关,楚军就必须与之决一死战,不然就要失去南郑盆地,同时也将失去巴蜀。
熊荆的话击碎庄无地最后一丝憧憬,他语带悲凉的喊了一声大王。
“是胜是败,皆有天意。”熊荆叹息道。
“让太卜祭祀占卜吧。”
“唯。”淖信刚才逾礼,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
对于发生在千里外的一场会战,自己这些人确实只能等待消息,他答应一声,便要出去回讯。
“敢问我军若何?”庄无地也冷静了下来。
“焚烧栈道,准备拔营。”熊荆神色再度冷峻,简短答道。
“唯。”庄无地也答应了一声,这次他没有半点犹豫,很快便出了大幕。
但帐外的将率不似他和淖信这般冷静,焚烧栈道的军命一下达,将率们便闯了进来。
“大王为何……”冲动的若敖独行闯入幕府就大声高问。
“无礼!”长姜怒斥,帐内甲士也尽数目之。
“臣见过大王,敢问大王为何下令焚烧栈道?”邓遂、养虺、鄂乐等人比若敖独行老道,知道行礼之后再问。
“秦人已造出近千艘卒翼战舟,其舟师将与成通于大泽一战。”熊荆知道诸会闯进来,并未责怪。
他用最简单的话语描述了当下的现状。
“啊?
!”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秦人怎能造出战舟?”鄂乐一个劲的摇头:“不能啊!”
“侯谍亲见秦人战舟。
郦司尹以为凭秦国少府工匠和数十万隶臣,三个月或可造出千艘。”熊荆一口气答道。
“假君逯杲今日天明时于鸳鹜山下亲眼目睹秦人战舟遮蔽沔水、数不胜数……·
讯文皆在此处,你等一观吧。”
熊荆说话时大幕里极度寂静,震惊不安的将率看着邓遂、养虺等人翻看讯文,他们看完,讯文又传了下来。
“我军……”邓遂本想问我军当如何,然而不知为何,他突然对着熊荆深深一揖,道:“臣敬受命。”
“臣敬受命!”邓遂带头,帐中将率全向熊荆揖礼,而后尽数告退。
熊荆看着他们退下,明白这不是忠诚,这是信任。
将率信任自己能率领着他们再度胜利。
可若是成通真战败了,自己真能吗?
一个人的时候熊荆可以冷静,与将卒处在一起,他的心就会滚烫发热,他不能辜负他们!
成通如果战败,汉水下游不管,苴地必要死守,大司马府命令各军退往苴地而非沔水下游完全正确。
只要守住苴地,秦军无法入川,秦国缺粮的困境就不能解决。
巴蜀以外,诸水交汇的大梁,南北济水交汇的陶邑,以及齐国的芝罘,东海的琅琊,这些地方都要马上设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城邑附近沉舟阻塞。
不论造府技术上准备的如何,都要马上建造或者改装大翼炮舰。
确实,如果在四百米距离上开炮,只要七十七秒双方就会相撞;如果两百米距离上开炮,相撞的时间根本来不及炮卒再度装填开火。
可有一个事实被试验大翼炮舰的舟师士卒故意遗忘:如果炮舰不与敌舟相撞呢?
如果大翼炮舰不与敌舟相撞,而是一直与敌舟保持一两百米的距离,时间就不是七十七秒了。
也许七分钟,也许十七分钟,也许更久。
七分钟也好,十七分钟也罢,秦人的五桨大翼不是风帆战列舰,它们的船舷板很薄,哪怕是十斤炮,也能打烂它的舟板。
炮舰以外,也要迅速多造海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