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决定(1/2)

加上新多出来的大约四万吨水泥船,大约四十八万吨舟楫带着二十多万楚人,乘着最后的东南季风横渡东海,前往四千多里外的新郢。

跟着楚人的迁徙舟队,少部分魏人与赵人也迁往蓬莱,可是他们的舟楫还是太少,迁徙的人数不及万人。

与楚国类似,只有贵人的子嗣和未傅籍的童子可以离开大梁,像魏王魏增、赵太后灵袂、赵王迁,这些人不说迁徙,就连横渡牧泽前往启封都做不到。

毕竟靠着几艘楼船的掩护,迁出去的人实在有限,他们如果一走,大梁城内的军民很可能会失去坚守下去的决心。

能期望的,只能是今年的冬日大梁会下雪结冰,只有牧泽结冰,几十万人才能离开大梁避往楚国。

楚军希望今年冬日下雪,魏人和赵人也希望今年冬日下雪,唯独沙海大营的王翦不希望今年冬天下雪。

正是靠着水泽的重重阻扰,拥有强大舟师的秦军才能牢牢地钉在沙海。

一旦下雪,水泽冰封,楚军必会趁机攻至此地。

没有准备好决战的秦军该如何应对楚军的进攻是一个问题。

新卒训练已毕,而兵甲——一件可喜的事情是少府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两万多套钜铁兵甲,其中的钜甲虽然只是最普通的楚制钜甲,可要比少府送来的八万套布甲强上不少;再就是钜铁矛头,两万多支完全没有使用过的钜铁矛头,加上原有的三万多支矛头,最后再加上少府认为合格的可以破甲的两万多支矛头,秦军现在有八万多支可以破甲的酋矛。

八万多支以外,就是些不合格酋矛了。

这种酋矛除非刺中钜甲薄弱之处,或者刺中钜甲的缝隙,对身着钜甲的楚军可以说是在挠痒。

对此王翦也没有办法,少府只能制造这样的酋矛。

他也不敢告诉诸将之外的人实情,一旦告之,全军必将大乱。

可惜兵甲的缺陷还是被一些士卒察觉,尤其是从陈城逃回来的老卒。

他们发现下发下来的新酋矛不是太脆便是太软。

太脆,刺到硬物非常容易断裂;太软,硬物还没有刺入矛头便已起卷,好在他们没有楚军的新式钜甲作为标靶。

“今年必雪。”十月的沙海大营幕府已遍是寒意,军中士卒人人加衣。

对照往年的情况,今年肯定会下雪、下大雪,因此腹心刘池提醒王翦道:“若荆王此时攻我……”

“如何?”王翦看着他的腹心,想知道他有什么对策。

“大将军欲与荆人战否?”刘池问道,目光里带着一丝期盼。

“与荆人与战可胜否?”王翦反问。

“赵军两万,魏军或有两万,加之荆人,此十万人。”

“我以为,”刘池咳嗽一声,“此时骑军已着布甲,钜甲我有四万套,布甲我有六万三千套,至十二月当有八万套;酋矛我有八万支,十二月或有十万支。

若我能夺魏赵之兵甲,当可与荆人一战。”

“夺魏赵之兵甲?

如何夺魏赵之兵甲?”王翦惊问。

此前王翦打过齐国兵甲的主意,可惜齐国的楚制兵甲已经不多,如果强问齐国索要,必然会引起楚国的注意,所以只能放弃。

也打过驻守穆陵关鲁师兵甲的主意,但是穆陵关实在太远,而且只有四师之卒,分出一支军前往穆陵关全歼鲁师,并不现实。

近在眼前的大梁也不可能,大梁四周皆水泽,城池又极为坚固,最重要的是楚军在侧,楼船又连通大梁,幕府没有任何一位谋士认为可以拔下水泽环绕的大梁。

现在刘池欲谋夺魏赵的兵甲,实在让王翦吃惊。

“大将军若欲与荆人战,当于下雪牧泽冰封时速往启封。”刘池找来一张地图,指着启封的位置道。

“魏赵见我军与楚军相决,若救之,途中可使骑军强袭,两军不过四万人,四万骑军足矣;若不救……”

“不救又如何?”王翦问道:“拔大梁否?”

“然。”刘池点头,他眼睛眨了一眨。

“城内侯谍此时适时而起,只要我军入城,再扬言荆人已败,牧泽冰封,城内魏人赵人必将弃城而逃。”

三晋侯谍渗透秦国,秦国则反以这些侯谍渗透三晋。

其实大部分侯谍都是随风倒的,那边有利便偏向那边。

门客出卖主君并不少见,比门客更没有原则的侯谍卖主求荣那就更不意外。

围城十月,已经有很多魏赵大臣遣人出城向秦国效忠。

刘池打算趁牧泽冰封、大梁解围的瞬间里应外合拔下大梁,王翦并不怀疑。

但他却道:“然我军与荆人相决,此时当已一战而败,拔下大梁夺下兵甲又有何用?”

王翦的话让刘池一时沉默,但他的眸子不断闪烁,显然他心中早就有了主意。

这时候他没有说话,而是沾了沾着杯中的浆水,在木案上书写。

仅仅看到第一行王翦便吃了一惊,他想发问刘池急忙咳嗽,将他拦下。

书写到第二行,王翦便不再言语了。

书写到第三行,王翦已然闭目。

这时候刘池才开口说话:“今年必雪,我军兵甲不足,若要战,便只能如此与战。

且军粮最迟食至明年五月,至五月我军亦只有十一万支酋矛。

少府之酋矛……,坦言之,我弗信其坚,不如夺魏赵之甲兵与荆人战。”

“魏赵甲兵亦不过……”兵甲已成为影响秦军决战最重要的因素。

少府酋矛假使真的能破甲,秦军也就只有十万支,另外五十万士卒手上的全是烧火棍。

以至于幕府谋士认为该给这些酋矛的木柲上漆上颜色,如此前排倒下后排士卒可接过酋矛再战。

“魏军士卒近两万,魏国武库尚有楚制兵甲两万余套;赵军两万,自有两万套兵甲,十万赵军南迁至大梁时,所携旧式兵甲亦有两万余套。

两军合计,兵甲已不下九万套。”按照大梁城内侯谍给出的数字,刘池吐出这个让王翦咂舌的数字。

“此前未言武库有荆人兵甲啊。”王翦喃喃。

以前他听到的数字是三万多套,最多四万套。

“此前未计武库之兵,武库有甲兵五万余。”刘池解释道。

“且魏人有巫器十具,若能夺下……”

四年前楚魏齐三国曾经合纵,楚国赠予魏国十门火炮,赠予齐国二十门火炮,但安阳之战齐军阵前败溃,齐国的二十门火炮没给,魏过的十门给了。

现在这十门火炮就安置在大梁南城城头,但有秦军舟楫靠近便会鸣炮。

王翦当然想缴获这十门火炮,但他知道炮卒在战败无法撤离时会像鸳鹜山下的楚军那样炸毁不能带走的火炮。

炸毁的火炮是不能修复的,少府有十几门这样的火炮。

“即便不能夺下,巫药存之于武库,亦能夺下不少。”刘池道。

“没有巫器,巫药夺之何用?”王翦苦笑。

他想到了少府铸的那些巫器,根本就不能及远。

“便是无用,也可得数万套兵甲。”刘池把话题转回到兵甲上。

“有数万套兵甲,我军酋矛当有十数万支。

蒙恬又有破荆人巫器之法,虽只能破一时,亦可趁机奔至荆人阵前交兵。

且此时荆人连胜,幕府又有诱敌之计……”

刘池还想说下去的时候,王翦将他拦住了。

到底是拖到明年五月堂堂正正的与楚军决战,还是按照刘池所说趁着冬日下雪冰封与楚军决战,这是一件难以抉择的事情。

单单从兵甲上说,刘池建议的冬日决战更有胜利的希望。

没有可用的酋矛,秦军对楚军的伤害几乎为零。

强弩可以破甲,但强弩只能在交兵前射杀一阵,哪怕秦军阵前布满了强弩,也难以杀伤楚军多少士卒。

一旦双方交兵,楚军士卒开始冲矛,秦军能做的事情就是接受屠杀了。

也许骑军能挽回劣势,但如果步卒阵列溃败,骑军的冲杀又有什么用?

楚军又不是没有骑军。

可如果冬日决战,对大梁的攻拔只要出了一点点差错,只要没有夺取大梁城内的那些兵甲,整场会战将彻底溃败。

如果溃败,大秦再也没有兵力与楚军抗衡,大秦必亡。

决战,听起来气势磅礴,但六十万大军一旦压上去,便胜负由天了。

刘池不再说话,王翦一直枯坐着,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喊道:“来人!

备车。”

“大将军这是……”刘池不知王翦要干什么。

“若冬日相决,我军兵力不足,必要与大王计议。”王翦道。

他这是要亲去怀县与赵政商议。

刘池闻言错愕,他没想到王翦居然决定了。

“你与我同去。”王翦又吩咐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