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七百九十七章 (2/3)

若不麻痹,那么就象其他人叫屈,咱给了面子,人家不接受怎么办。

就是这种拙劣的方法,居然若大的国家就没有办法对付。

但富弼要退,一切回归正常,在韩琦建议下,派使王无忌持诏诘问。

西夏派贺正使荔茂先献表,胡说八道。

将过错归于宋朝边吏身上。

这次韩琦表现很好,劝说赵曙不听。

又围萧关,不克。

萧关成了李谅祚的心头恨,他一心想要光复父亲的荣光,麟州屈野河之西还给宋朝,丰州也还给宋朝,但萧关以南全部被宋朝侵占,侵占的还有环庆西边许多地区,一直接到横山。

当然。

大家心知肚明。

宋朝在郑朗指导下也不是很老实,特别是程戡。

一直采用了郑朗策略,少许地救济横山诸部,导致许多部落心生两端,李谅祚出兵一是为了宣威,二就是震慑,三是看能不能乘宋朝内政不好的时候,取得一些大捷。

秋八月,西夏拒诏使王无忌于边境之上,再度出兵。

出萧关不行,但可以从天都山出兵,虽然郑朗那些蚕式防御还在,可多年未战,葫芦川与没烟峡水草丰美,有许多蕃户迁移于此。

夏兵至,再杀蕃户数千,掳牛羊上万。

至平三年,又发起多次侵犯。

郑朗忍无可忍,继续这样下去,以前取得的一些成果将会一一被蚕食,上了一篇奏折。

那就是火炮,时至今日,至少在虎蹲炮上,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小砦堡不能放的,怕西夏人得到。

不过得到也没有关系,没有炮弹,等于零。

但终是不美,放于大砦大堡上。

秋九月攻庆州大顺城,这也是一个西夏人眼中的眼中钉。

环庆经略使蔡挺戒边户入堡,诸寨不要出寨迎战,将郑朗的办法采纳了过来。

然后潜布铁蒺藜于城濠之中,西夏大军至,渡者多伤。

攻三日不克,带着大群伤兵分攻柔远寨,这一回更悲催,遇到了一员绝世勇将,狄青看重的张玉。

先是派重兵拒守柔远寨,夜里乘西夏人无备,张玉率领三千敢死队出斫营,奇袭西夏中军。

西夏大溃,退回金汤城。

这边不大好玩了,李谅祚一调头,又带着军队杀向萧关,其实他不知道,在大顺城下他侥幸逃了一命。

到萧关悲催了,哪里是杨文广,在郑朗提携下,杨文广正式走向前台。

并且正好朝廷运来六十门虎蹲炮,杨文广一直未用。

等到西夏主力军队正式攻关时,忽然将虎蹲炮搬了出来,近处是投石机投放火药包,远处是射程达到三四百米的虎蹲炮。

而且一发炮弹将李谅祚削伤。

西夏大军又开始溃败,杨文广开出关门,率军出击,将李谅祚杀得丢盔弃甲。

当然,一旦战争开始,皆不大好,虽然数传捷报,却给边民们很大压力,许多边户逃向内腹。

这时,大家很想念一个人,郑朗。

前几年李谅祚派使求汉书汉服,再加上宋朝相助之恩,大家一起认为以后边境可以平安了。

郑朗却明智地说了一句,仅能平安几年。

果不其然。

然而最佳的时机过去,以现在宋朝的情况,是没有办法将西夏消灭的,打来打去,只是两败俱伤。

这又是一个不顾百姓的主,可宋朝得顾着百姓。

大家商议,韩琦说道:“无妨,派使到边境喊话,因为你们的不逊,从今天起岁赐与互市商榷全部中断。

马上这小子就老实了。”

赵曙狐疑地问:“就这么简单?”

韩琦道:“不复杂。

听臣建议吧。”

那时更没有人追问既然如此简单,何必刺乡勇,让陕西百姓人心惶惶?

中使到宥州带着公文,递给西夏人。

李谅祚大沮,派使谢罪说道:“受赐累朝,岂敢违反先誓?

仅是边吏擅自兴兵,朝廷复岁赐,我马上派人将他们诛杀。”

敢情他毛没长齐,将韩琦当成毛未长齐的小孩子,无人相信。

互市封闭了,榷场关闭了。

岁赐也没有了,李谅祚老实了。

老实的却是在宋朝这边,吐蕃那边还在经营。

瞎毡死,西夏破龛谷,其子木征不能自立,迁于河州。

正好秦州丁族首领瞎药与唃厮啰父子不合。

迎木片居于洮州。

木征来到洮州后想要立文法,秦州诸蕃不服,将木征逐回河州。

木征无立足之地,李谅祚听闻后,派人阴诱,木征与青唐等许多部族请求并附。

至此,从渭州到秦州西方广大领土上诸蕃部一起向西夏诚服。

还不能为西夏真正所用,一旦为西夏所用,陕西情况更加恶化。

甚至一度让西夏袭击到原先的秦州腹地金鸡川。

南方是好消息。

让李谅祚敏感地抓住。

可是宋朝一直不松口,没有了宋朝岁赐与互市,西夏经济情况再度变得恶劣。

于是派使哀求,反正中国国大人多钱多,还有人也很傻,当时赵曙已死,赵顼即位,郑朗还没有归朝。

又发生了一件事,西夏战争频繁。

民不聊生。

再加上以前宋朝时不时给几粒红枣子,横山诸羌更思内附。

李谅祚闻听后将这些族账尽迁于兴州。

诸部无可奈何。

怀土顾望。

那时候朝廷已经下诏夺情,不知多少诏夺情郑朗回京。

种谔胆子壮了起来,派使追上这些族账,说你们来我们宋朝吧。

诸族酋大喜,又怀疑起来,不是你们宋朝这么多年皆不接纳我们内附吗?

使者说此一时彼一时也,郑相公马上再度进京了。

郑朗威名一个个知道的,闻之手舞足蹈,立即回头。

几十帐族几万羌户一下子冲破边境线,涌向宋朝。

赵顼闻之哭笑不得,人已经过来,不能再送回去,山遇惟亮成了宋朝康定年间的一个深深伤痛,不怕犯错,就怕犯错后不知悔改。

为了安抚李谅祚,重开互市与岁赐。

但那时,历史已经翻开新的篇章。

现在宋朝却是渐渐步入最黑暗时期。

富弼请退,另一人也请退,程师孟,本来他就不适合担任宰执,加上他是郑朗的嫡系,朝中又无他人帮助,一直遭到挤压。

原来还有张昇与富弼罩着,现在两人皆在请退,自己还能有好下场么。

率先请呈。

富弼还挪不开面子,立即准辞,程师孟是什么人哪?

前面一上,后面就将他外放了。

退的不是他一人,许多重臣要求外放,有的让赵曙挽留下来,有的就没有挽留,陆续退出朝堂。

许多官职就空缺出现,特别是枢密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